观察《1913年在中国的外商、华商投资棉纺织业情况统计表》,表中反映的情况最准确的是
A.一战期间,棉纺织业大幅发展 | B.外商在华棉纺织企业严重萎缩 |
C.棉纺织业中民族企业发展超过了外资企业 | D.民族工业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
“令三司出炭四十万,减半价鬻与贫民,非惟抑高价,且济人民。” 这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史记》 | B.《唐六典》 | C.《宋史会要》 | D.《清史稿》 |
清朝钱泳《登楼杂记》中记载:“前明吾乡(苏州)富家甚多,席费千钱而不为丰,长夜流酒而不知醉。”对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官吏腐败现象严重 | B.苏州地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
C.商业发展改变社会风气 | 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
“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厚德之不足以止乱。”下列观点中,与该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A.“巧者劳而智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
B.“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提防之,不能止也” |
C.“权者,君之所独制也,人主失守则危” |
D.“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
《论衡》中提到:“深耕细锄,厚加粪壤,勉致人工,以助地力”,“地力盛者,草木畅茂,一亩之收,当中田五亩之分”。这直接体现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A.“人定胜天”的思想 | B.“耕织结合”的特点 |
C.“不误农时”的思想 | D.“精耕细作”的特点 |
2013年,扬州曹庄发现的隋唐墓葬被考古专家确认为隋炀帝杨广与萧后最后的埋葬之地,出土了“隋故炀帝”墓志等珍贵文物,由此我们可以确认:
A.墓志是判断该墓为隋炀帝墓的唯一证据 |
B.通过墓志铭可以印证某些文献史料 |
C.该地应为当时的首都 |
D.根据墓志铭的内容可以客观地评价隋炀帝的功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