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传播 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发生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和人为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禁海”政策的压制
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
C.鸦片大量流人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谚语:“庄稼活,不要问,除了工夫就是粪”,“不怕天旱,只怕锄头断”,“春插时,夏插刻,春争日,夏争时”,“清明后,谷雨前,先种棉;谷雨后,种瓜豆”。从中读出的信息,正确的是
①材料体现了古代农业刀耕火种
②材料体现了传统农业精耕细作
③材料体现了手工业技术先进
④材料体现了土地兼并严重
⑤材料体现了农业生产经验的总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⑤ D.①②④⑤

自秦以后,君权逐步加强,曾有一些大臣说:“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这些大臣应是

A.秦代的三公 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内阁大学士 D.清代的军机大臣

《左传·桓公二年》记载:“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觊觎。”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

A.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的政治目的 B.实行分封既可固本,也可能弱本
C.开创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宗法制 D.王权与神权相结合但未高度集中

1912年10月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正式通过了《服制法》,规定礼服礼帽“料用本国纺织品”,该规定事实上反映了

A.中国民族工业生产水平的落后 B.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C.政府极力保护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