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专家认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曾出现三次热潮: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发展。这“三次热潮”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的表现是
①冲击了封建生产方式和政治制度 ②资产阶级维新和革命思想传播 ③彻底瓦解了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 ④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阶级基础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④ |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
|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
下表为官方统计的官民信息,足以说明
| 时期 |
西汉 |
唐高宗时 |
元成宗时 |
清康熙时 |
| 全国人口(丁) |
5959万 |
5238万 |
5816万 |
2459万 |
| 官员 |
7500人 |
13465人 |
22500人 |
27000人 |
| 官民之比 |
1∶7945 |
1∶3927 |
1∶2613 |
1∶911 |
A.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 B.古代官民数量增长成正比
C.人多地少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D.国家行政成本越来越高昂
“(东方文明)试图借训诫与榜样,造出些具有人为的高度伦理义务感的人;他们认为,靠这种培育,这些人便一定能够依据明智的判断治理同胞,而尽可能不援引固定的法律条文。这种思想模式,迥异于正常的西方习惯——后者乃是强调,政治的核心是法理而非伦理。”可见
| A.中国古代没有成文法律存在 | B.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本质是人治 |
| C.西方政治文明先进于中国 | D.西方自古就是法治社会 |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
|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
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
|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
|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
|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