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 B.葡萄糖和麦芽糖可被水解 |
C.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 D.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
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 | 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 |
C.绵羊的白毛和黒毛 | 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 |
蓍草是菊科的一种植物,从海平面到3000m的高山都有分布。将不同海拔高度收集的蓍
草种子种在同一个花园相同条件下,结果如下图。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引起不同海拔的蓍草植株高度显著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 |
B.高海拔蓍草能适应特定的环境,不同海拔蓍草种群的基因库有差异 |
C.若本实验研究“环境和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收集的数据仍不足 |
D.实验结果能说明表现型不只受环境影响,还受基因型的影响 |
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种群是群落的构成单位 | B.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具体形式 |
C.种群是生物的进化单位 | D.种群是能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生物总称 |
下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 |
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
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 |
D.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 |
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在实施害虫防治过程中,害虫种群密度变化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田经济效益的最低值)。在A、B、C、D点进行了农药防治,在E点引入了天敌进行生物防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A~D过程中,农药的作用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突变
B.一般认为农田害虫防治就是控制并完全消灭害虫
C.在F、G、H、I、J点,还必须引入天敌才能控制虫害
D.常利用生物的种间关系在E点进行生物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