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提出:“罗马在思想意识方面最重要的贡献在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基于习俗。”这主要是指罗马法
| A.摒弃了罗马的风俗与习惯 | B.使罗马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 |
| C.以自然法则为理想和指导 | D.服务于罗马奴隶主的统治 |
某同学分析北宋赋税结构变化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 农业税(万贯) |
非农业税(万贯) |
农业税:非农业税 |
|
| 至道末年(997年) |
2408.1 |
1567.3 |
60:40 |
| 天禧末年(1021年) |
2641.2 |
3874.0 |
40:60 |
| 熙宁十年(1077年) |
2021.3 |
5117.2 |
28:72 |
①农业税的消长反映农业生产削弱的趋势 ②非农业税的增长反映工商业的发展③政府财政收入越来越倚仗于非农业税④重农抑商政策已不再实施
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
|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
《国语·晋语九》载:“刑侯与雍子争田,雍子纳其女与叔鱼以求直(按:使自己在争讼中获胜),及断狱日,叔鱼抑刑侯,刑侯杀叔鱼及雍子于朝。”材料表明了( )
| A.贵族之间争田的现象逐渐多起来 |
| B.奴隶制土地国有制渐遭破坏 |
| C.战国时期的政治日趋腐败 |
| D.统治阶级制定严酷的法律来保护其阶级利益 |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主要反映了( )
| A.丝绸之路的兴盛 | B.陶瓷之路的兴盛。 |
| 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 | 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
明代《闽部疏》载;“凡福之䌷(绸)丝。。。。。福漳之桔,福兴之荔枝,泉漳之糖,顺昌之纸,无日不走分水岭及蒲城之小关,下吴越如流水.其航大海而去者尤不可计,皆衣被天下“。材料反映明代福建 ( )
| A.海陆交通十分发达。 | B.商品经济活跃 |
| C.成为全国经贸中心。 |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