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巴西利亚当地时间2010年8月1日4时消息,联合国世界遗产委员会(WHC)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一致通过“中国丹霞”列为世界自然遗产。图1为丹霞地貌景观,山体主要是红色砂砾岩,看去似赤城层层、云霞片片,古人取其“色如涯丹、灿若明霞”之意,称之为丹霞山。图2为地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图1所示岩石类型形成的地质作用,对应于图2中的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有关图1岩石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可能发现化石
b受高温高压变质而成
c可能埋藏有煤炭
d出火山活动形成
A.ac | B.ad |
C.bc | D.bd |
丹霞主要分布于我国西南和东南地区.其中“曲溪两岸,奇峰林立”最可能出现在
A.新疆 | B.黑龙江 | C.福建 | D.西藏 |
下列地理现象的变化反映了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 )
A.我国从多雨的东南沿海到干旱的西北内陆,植被有明显的变化 |
B.秦岭南坡太阳辐射强于北坡,植被生长茂盛 |
C.黄土高原由于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严重,形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
D.沙漠地区生长的骆驼刺,其根系非常发达 |
读下面①(105°E,26°N)、②(128°E,42°N)、③(90°E,43°N)三个地点的山地针阔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回答10一11题。①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B.温带草原带 |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D.热带季雨林带 |
影响①与②两地、②与③两地山地针阔混交林出现高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降水、热量 | B.热量、降水 |
C.降水、降水 | D.热量、热量 |
读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限与经纬度的关系图,回答8一9题。该森林带是
A.常绿阔叶林带 | B.常绿硬叶林带 |
C.落叶阔叶林带 | D.针叶林带 |
形成该森林带自沿海向内陆分布高度逐渐升高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 B.水分 | C.光照 | D.地形 |
读自然带分布图,回答5一7题。甲表示的自然带可能是
A.温带草原带 | B.亚寒带针叶林带 |
C.苔原带 | D.落叶阔叶混交林带 |
引起图中自然带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海拔高度下列有关该图的描述错误的是
A.赤道地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带的分布,与由赤道到两极的自然带的分布类似 |
B.同一山地的同一自然带,阳坡高于阴坡 |
C.山地海拔越高,自然带的种类越多 |
D.南半球的三座山的北坡是阳坡,北半球的三座山的北坡是阴坡 |
读世界大陆自然植被水平地域分布示意图(部分),回答3一4题。a地所处自然带为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D.亚寒带针叶林带 |
在b处出现草原景观的可能原因是受
A.纬度位置的影响 | B.沿岸寒流的影响 | C.海陆位置的影响 | D.人类活动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