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染病的流行使某一生态系统中的野兔全部死亡。在一条有野兔参加组成的食物链中,首先受其害的是
A.生产者 | B.初级消费者 | C.次级消费者 | D.分解者 |
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的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位置如图,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甲图中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B.处理乙图中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 14C的存在 |
C.处理乙图中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D.处理甲图中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
2,4—D是一种植物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上常常可用它作为双子叶植物杂草的除草剂,下列符合其除草原理的是
A.低浓度时,抑制植物生长 | B.低浓度时,促进植物生长 |
C.高浓度时,抑制植物生长 | D.高浓度时,促进植物生长 |
下列现象与植物激素的作用无关的是( )
A.青香蕉与熟苹果放在一起容易成熟 | B.水稻感染了赤霉菌后疯长 |
C.萎蔫的青菜叶浸泡清水后逐渐变得硬挺 | D.松树的树形为宝塔状 |
如果给人体注射灭活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浆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
B.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
C.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
D.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
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
A.免疫器官 | B.免疫细胞 |
C.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 | D.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液中的盐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