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外交是指一国政府为提升本国的国际形象,以文化传播为主要方式,以大众传媒、非政府组织及网络为主要载体,开展的直接针对他国公众的公关活动。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公共外交”与上合组织峰会、G20峰会等“政府外交”互补。中国外交两翼齐飞,承担着向世界说明中国,帮助国外公众理解真实中国的任务。事例表明
①坚持革命批判精神创造了中国外交新局面
②要注重中国外交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倾向
③充分发挥主观性改变中国外交活动规律和环境
④积极创造条件建立有利于我国外交发展的新联系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民间艺术表演因为单调、沉闷等原因,观众越来越少,造成收入减少,经费不足,艺人转行,使得民间艺术生存空间越来越小。这种现象启示我们()
| A.要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 | B.要重视传统文化的创新 |
| C.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播 | D.要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投入 |
截至2012年12月24日24时,国产影片《泰囧》票房正式突破7亿元累计至7.21亿元,打破了《画皮Ⅱ》创造的7.02亿华语片票房纪录。《泰囧》上映13天便刷新了华语片票房纪录。电影市场全面繁荣有利于()
①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发展
②提高文化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
③更好地满足人们的文化生活需要
④抵御外来文化,更好地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 A.① | B.①②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鲁迅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展望中国现代文艺的走向时,发出了“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令人警醒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告诉我们()
①一个民族只有珍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才能得到其他民族的尊重和认同
②一个民族只有学习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实现本民族文化的繁荣
③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④对待文化多样性必须坚持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一些经典名句,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和为贵”思想等至今仍家喻户晓。这表明()
| A.民族文化世代相传亘古不变 |
| B.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
| C.经典文化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 |
|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
近期,全国各地网友发动了系列传递正能量的论坛和微博活动,“每天一条正能量”、“随手转发正能量”,得到大量网民的响应。这体现出()
| A.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
| B.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 |
| C.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
| D.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