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提案是政协委员发行职责的重要形式。每年政协大会,作为政协的重要组成部分,8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都会根据各自所代表的社会阶层的愿望和诉求,向国家谏诤言、献良策,成为大会上一道亮丽风景。2011年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8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分别向大会提交了20至30篇提案和大会发言,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材料二 1998年和住房商品化改革和城市化进程给房地产开发业带来历史性发展机遇。但是“现在较多资源都集中到房地产业,已造成资源配置失衡,经济面临结构性风险。”2011年3月8日,民革中央向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大会提交的提案中指出:目前,房地产业除在大规模产出和自身就业增长两方面外,在节约资源、产业带动以及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都不具备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必要条件。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看,在经济发展初期,大多注重房地产资本属性,将其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支柱产业;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房地产民生属性开始受到关注,其支柱地位逐步被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取代。建议:“房地产调控的目标和手段必须与民生紧密结合,财政、税收、信贷、住房、融资、土地等调控政策作用的发挥,要以是否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考量标准。”
(1)用政党的有知识分析民主党派向人民政协提交民生提案的依据?
(2)结合上述材料,用联系的观点分析民革中央提案内容的合理性。
2013年10月23日,亚欧空气污染防治能力建设研讨会在北京闭幕。会议指出,空气污染需要全球治理。通观全球治理空气污染的成功经验,虽然各国各有奇招,创意不断,但也有一些共同之处,一是严格的立法和执法及惩处,二是成立专业职能部门,三是政府、企业和民众三方共同参与和协作,四是重视生产设备的更新换代和科技含量的提升。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说明我国治理空气污染应坚持的方法论原则。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生活中心,城市的兴起是人类告别蛮荒的标志。早期的城市是在农业文明基础上的农业城市,自然和谐,但城市功能简单;但随着工业文明的兴起,片面强调城市的经济功能和集聚功能,城市变成了工业城市;“先发展,后污染”的模式致使城市在不断发展和膨胀中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诸如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和贫富差距等各种 “城市病”的挑战。人们发现,城市远非“理想国”。在人类转向生态文明的新阶段,如何更新理念,应对矛盾,彰显人类为满足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创造的人工环境这一城市本质,是城市化进程中的重大课题。面对“城市病”的新课题,上海世博会提出了全新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传递着低碳、环保、和谐的共同追求,升华了城市发展理念。
结合城市发展理念的变迁,说明人类是如何追求和发展真理的。
2014年2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细”就是要细化,要直入头脑,要沉淀心中,只有发自内心接受,才能真正自觉行动;“小”就是要从小事做起,从个人做起,坚持不懈抓养成,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实”就是要行动,就是不能玩虚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结合材料,分析说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工夫体现的哲学道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我国内地在大学生出国留学热度不减的同时,又兴起了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热,留学生队伍越来越低龄化。
毋庸置疑,国外有着宽松、灵活、务实的基础教育,但无论多么先进的教育体系也无法取代家庭的教育和亲情。过早送孩子出国学习,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会有影响;更为严重的是,受外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影响,这些低龄出国留学的孩子们将来学成后,报国的意识和对祖国的感情可能淡薄,而对留学生的感情反而日益加深。是否需要低龄出国留学,这本是要量体裁衣的一件事,一要量家庭的财力,二要量孩子的能力,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留学呈现低龄化趋势,这一现象给我们真正重要的思考,是如何加快教育改革。在我国,无论是高等教育还是基础教育都存在一些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考试制度和教育质量问题。出国留学热也是对现行教育制度的挑战,在倒逼国内教育的改革。
结合材料,运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分析应该如何加快我国的教育改革?
“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与外国贸易和文化交往的重要通道,当代再建“海上丝路”无疑将被赋予新的内涵和历史意义。当前,亚太和世界格局正处于深度演变与调整之中,全球经济复苏一波三折,面对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国提出建设新的“海上丝绸之路”符合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中国同东盟携手合作,打造新“海上丝绸之路”,不仅将为双方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不竭商机,也将为世界繁荣稳定做出更大贡献。
(1)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共同建设新“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依据。
(2)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建对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发展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