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首次将延续了五十多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计划”表述改为“规划”。发生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我国( )
| A.全面实行了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政策 | B.废弃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
|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 D.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
“同志们,我们的大会闭幕之后,我们就要上战场去,根据大会的决议,为着最后地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而奋斗。”文中的“大会”是指中共召开的
| A.三大 | B.七大 | C.七届二中全会 | D.八大 |
下图所示为胡适在1912年日记中写下的一段话,由此可见
| A.梁启超、孙中山等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推动了革命的爆发和迅速发展 |
| B.新文化运动传播了西方的民族、民主和科学思想,为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
| C.国民大革命从武汉迅速席卷到全国 |
| D.辛亥革命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有较充分的思想基础 |
明代张燮在《东西洋考》中说:“市舶之设,始于唐宋,大率夷人入市中国,中国而商于夷,未有今日之多者也。”明代出现这种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坊市界限打破 | B.重商主义政策推行 |
| C.商品经济发展 | D.“海禁”政策实行 |
中国古代一思想家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可能是
| A.孔子 | B.董仲舒 |
| C.朱熹 | D.王阳明 |
“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
| A.重农抑商 | B.中央集权 |
| C.君主专制 | D.削弱相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