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
A.他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 |
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失望和忧虑 |
C.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 |
D.认识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 |
1934年1月10日,罗斯福总统宣布发行以国家有价证券为担保的30亿美元纸币,并使美元贬值40.94%。导致20世纪30年代美元贬值的直接因素是()
A.经济危机 | B.政府强制推行《工业复兴法》 |
C.政治危机 | D.政府调整财政金融政策 |
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 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经济体制④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②③ | D.①③④ |
[美国]史密斯作品《俄国人》中有三段描述:“‘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我们解雇’”、“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尽管排队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反应就是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不知道到底在卖什么!”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苏联是工人的乐园,工人生产积极性极高②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
③苏联的生活消费品缺乏④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结果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的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那时党的口号是‘学会做生意’”。这里的“学会做生意”主要指()
A.借助商品、市场的自由调节 | B.宏观调控与计划相结合 |
C.恢复和发展私人企业 | D.实行粮食税制度 |
1854—1856年英国进出口贸易统计表,从表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英国()
原材料 |
食品 |
工业制造 |
|
出口贸易 |
7% |
8% |
85% |
进口贸易 |
61% |
33% |
6% |
A. 殖民体系初步形成 B. 农轻重比例发展失调
C. 进出口贸易逆差严重 D. 工农业资源严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