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右图所示,白杨树的主干上端,①、②、③、④分别为其生长正常的侧芽,自然条件下,四个侧芽生长素浓度最高和摘去顶芽后最先发育成侧枝的分别是
A.①① | B.①② | C.①④![]() |
D.④① |
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对此过程的不正确说法是( )
A.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
B.Na+—K+泵是一个可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
C.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D.这一过程可能会造成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 |
有一位科学家分离到一种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他将膜放在特制的仪器中,分隔两边装蒸馏水的槽。当他将稀释的乙酸放入一侧时,发现另一侧槽中的pH没有变化。于是他将动物细胞匀浆磨碎,过滤出细胞器和膜的碎片,然后再将滤液加到加过乙酸的一侧,这时发现另外一侧的pH下降了。造成这种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
A.质子通过主动运输跨膜运输 | B.质子通过自由扩散跨膜运输 |
C.质子通过协助扩散跨膜运输 | D.细胞滤液能溶解膜中的脂 |
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图所示
该实验的结果不能说明( )
A.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率比吸收Ca2+、Mg2+的大 |
B.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4+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 |
C.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 |
D.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 |
把数条 5 cm 长的马铃薯条分别浸在蒸馏水和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马铃薯条的长度。下图显示马铃薯条在不同浓度溶液中长度改变的百分率。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马铃薯条通过渗透吸(失)水改变其长度 |
B.在 0.10 M 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质壁分离 |
C.马铃薯细胞液浓度相当于 0.30 M 的蔗糖溶液 |
D.在 0.40 M 蔗糖溶液中马铃薯细胞失水皱缩 |
糖蛋白(含有寡糖侧链的蛋白质分子)普遍存在于细胞膜上,如果将细胞培养在含药品X的培养基中,发现细胞无法制造糖蛋白的糖侧链,则此药品X可能作用在蛋白质合成及运输过程中哪一个细胞器上( )
A.核糖体 | B.线粒体 | C.内质网 | D.溶酶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