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自由,就先纪律”,这是对每个网民的基本要求。这句网络警示语体现了( )
A.履行义务是享有权利的前提 | B.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 |
C.权利和义务都是受到法律的保护的 | D.权利和义务都是不能放弃的 |
2014年4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指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李克强强调编修工作要“修志问道,以启未来”。这说明
①中华民族重视历史经验、重视保存历史资料
②地方志具有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的独特作用
③地方志工作是建设文化强国的有机组成部分
④地方志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方向保证
A.①②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④ |
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从文化生活角度看,“叫停”是因为这些不恰当的开发
①损害了传统文化的功能,不利于经济利益的实现
②扭曲了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传承和创新
③违背了文化发展的规律,是文化复古主义的表现
④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价值取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理念,“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特质,“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实践意识,“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的生态伦理……这些无不蕴含着现代性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充分挖掘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这说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①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极富有包容性 ②凝聚着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
③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 ④具有超越一切时代局限的普遍意义
A.②③ | B.②④ | C.①③ | D.①④ |
日前,湖北省文化厅、省教育厅联合发文,将楚腔楚韵的湖北大鼓等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在湖北大学、武汉纺织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专业(方向)或非物质文化遗产选修课程试点工作。这表明
①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③传统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教育具有选择、传递文化的功能
A.②④ | B.①④ | C.①③ | D.②③ |
“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①借鉴外来文化应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②继承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③推动文化创新需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④实现文化融合需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
A.①④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