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生物遗传信息表达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⑴ 图中①过程在细胞的 内完成。
⑵ 图中②表示 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
⑶若甲分子中含有200个腺嘌呤,则甲分子连续复制两次共需要提供 个腺嘌呤。
(6 分)下图为利用基因型分别为AAbb(高秆粒多)和aaBB(矮秆粒少)的小麦;培育成矮秆粒多的小麦新品种的过程图解。请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④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_______育种方式,其原理是___________。
(2)①、②、③的途径表示___________育种方式,其原理是___________。
⑶新品种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
(4)③过程需用___________处理。
(6分)人类正常肤色(A)对白化病(a)为显性,有耳垂(B)对无耳垂(b)是显性,两对
性状的遗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如下系谱图回答问题:
(1)1、2、3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1和2再生一个孩子,预测其为白化病无耳垂的几率为___________。
(3)7为白化病无耳垂的几率是___________。
(4)从血缘上看,3和4的关系为___________系血亲。
(6分)下面是双链DNA分子平面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1、2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合称___________。
(2)如果5代表腺嘌呤(A),则6代表___________,那么3 代表___________
(3) DNA被彻底氧化分解后,图中1~6 能产生含氮废物的是___________。
继孟德尔之后,美国遗传学家摩尔根利用果蝇进行遗传研究。一次他在野生型红眼果蝇原种培养瓶中偶然发现了一只白眼的雄果蝇。就此他做了下列实验:
实验一:将该白眼果雄果蝇与野生型的红眼雌果蝇交配,其F1无论雌、雄都是红眼。F1的红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杂交产生的F2中,红眼:白眼=3:1;雌性:雄性=1:1。但是,白眼性状只限于雄蝇。
实验二:用最初那只白眼雄蝇与实验一中的F1雌蝇交配,结果得到了1/14红眼(雌):1/4红眼(雄):1/4白眼(雌):1/4白眼(雄)。
实验三:摩尔根将实验二得到的白眼雌蝇与纯合的红眼雄蝇交配
,其后代中雌蝇都为红眼,雄蝇全为白眼。
请依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红眼果蝇原种培养瓶中出现白眼雄蝇的根本原因是;
(2)果蝇的眼色性状中显性性状为,依据是。
(3)在完成实验一后又设计完成了实验二的原因是。
(4)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
①根据实验二和实验三可以确认果蝇的眼色为遗传。且控制白眼性状的基因和其正常的等位基因都由染色体携带而染色体上没有。
②实验三的结果可用遗传图解释为(控制眼色遗传的显隐性基因分别用W、w表示):
达尔文在环球考察时,在南美洲的加拉帕戈斯群岛上观察13种地雀,它们的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栖息地和食性也不相同,其种间杂交一般是不育的。根据研究,它们是由同一种祖先地雀进化来的。
(1)这些鸟的祖先由于偶然的原因从南美洲大陆迁来,它们逐渐分布到各个岛上去,各个岛上的地雀被海洋隔开不能交配,这就造成了,阻止了种群间的,但此时并没有形成新的物种。后来,产生了,便形成新的物种。
(2)不同岛屿上的地雀,其身体大小和喙形各不相同,据研究是由于它们的祖先原来就存在着,这是生物进化的。由于不同岛屿上的食物种类和栖息条件不同,有的个体得到食物而成活,有的个体得不到食物而死亡,此过程被达尔文称为,它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
现的。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由于环境不同,不同岛屿上的地雀的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从而进化形成了不同种的地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