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年间大力推行鼓励垦荒的措施,至乾隆时已经是“地无不耕之土,水无不网之波,山无不采之木石,而终不足以供人之用。”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推广 | B.人口剧增导致人地矛盾 |
C.垦荒活动得到了政府许可 | D.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
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提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他所依据的应是
A.牛顿及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B.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 |
C.赫胥黎及其《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 D.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 |
(蔡元培)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
A.学识优先 | B.重视道德 |
C.思想自由 | D.民主科学 |
“近代文明之特征,最足以变故之道,而使人心社会焕然一新者,厥有二事,一曰人权说,二曰生物进化论。”(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这表明陈独秀
A.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 B.推崇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 |
C.主张“中学”“西学”有机结合 | D.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思想 |
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买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洋务运动 | B.维新变法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新文化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