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鄙人得璞玉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之玉为宝。”读《韩非子·喻老》的记载,回答下列各题。从认识论的角度看,两人对玉的看法的不同说明了( )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B.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
| C.价值观对人们的实践具有导向作用 | 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立场、观点影响 |
“子罕不受玉”启示我们广大政府官员应( )
| A.自觉接受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
| B.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履行政府职能 |
| C.加强党的建设,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
| D.保持清正廉洁,牢记拒腐防变意识 |
在炎炎盛夏,常常看到一些工地上工人们挥汗如雨的施工景象。暑期劳动卫生问题,已经成为维护各地农民工权益的突出问题。某地工会组织推出了“推动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防暑平安度夏活动”。这一活动有利于
①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②劳动者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③维护劳动者休息的权利
④多渠道扩大就业
| A.①②③ | B.①② | C.②③ | D.②③④ |
道德修养十分重要,如:守信,能赢得尊重;失信,会走向歧途。与这句话相对应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B.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 |
| C.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 | D.社会意识具有反作用 |
下列对文化创新的看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②文化创新是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 A.①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在台海“两岸经贸合作发展论坛”上,国民党人士谈到,必须与大陆结合台湾才能发展,他们认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不力”,这个观点体现的哲理是:
①由于人的利益需求不同,人们的价值观具有多样性
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有条件的
③要重视量的积累,量变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④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从孔子到孙中山,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塑造着中华民族;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引导着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和建设的巨大成就。上述材料表明,优秀文化能够
①满足人的一切精神需求②激励人们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③促进人的全面素质的提高④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