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这一观念的形成
①是重农抑商政策的结果 ②反映了自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③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
A.①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面对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各阶层的态度是
A.清政府没有进行任何方面的改革 |
B.都以武装反抗的形式抗击八国联军 |
C.只有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
D.中国社会各阶层以不同形式展开了救亡图存的斗争 |
李大钊说:“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不建设民国,而建设天国,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段话是说太平天国
A.没有实行宗教改革 | B.不能充分依靠群众 |
C.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 D.没有彻底的革命精神 |
某班讨论“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揭开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讨论结果如下。其中最恰当的理由应该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A.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 B.规模大、时间长、影响深远 |
C.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 | D.担负了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一些城市建立了“自主独立的城市国家”,“在那里,中国的法律不适用,中国的法院和警察没有管理权”。这表明西方列强主要破坏了中国的
A.司法主权 | B.贸易主权 |
C.关税自主权 | D.外交主权 |
人们在研究历史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所不同,如关于鸦片战争:过去,英国史学家总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这一战争;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英国/文明冲突,中国/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 |
B.英国/商业战争,中国/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C.英国/侵略战争,中国/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 |
D.英国/商业战争,中国/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