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16日,台风“云娜”在浙江登陆,造成164人死亡,24人失踪,受灾人口达1299万人,直接经济损失181.28亿元,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台风登陆后,造成惨重的生命、财产损失,灾害产生的主要成因是
①强风 ②风暴潮 ③特大暴雨 ④海啸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
关于台风造成的经济损失正确的叙述是
A.只有直接损失,没有间接损失 | B.间接经济损失通常大于直接经济损失 |
C.商贸金融的损失属于直接经济损失 | D.台风灾害的经济损失远少于地震灾害 |
某校学生在一场暴雨后,对该县城以上的河流进行考察(路线如图),据此完成下题。图中河流总体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 | B.自北向南 |
C.自西南向东北 | D.自西向东 |
同学们在甲、乙观察点考察时,下列叙述可信的是()
①甲地附近河流水流较快②乙地附近河流侵蚀作用较强
③甲地附近河道水流较慢④乙地附近河流堆积作用较强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013年10月30日,中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出现严重低枯水位。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流域内年降水量异常偏少 | B.入湖河流中上游过度取水 |
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 | D.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减少 |
2006年6月6日,第三届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论坛在昆明举行。从广东“珠三角”扩大到粤港澳“大珠三角”,再扩展到包含粤、桂、湘、赣、闽、琼、川、滇、黔9省区和港、澳特区在内的“泛珠三角”。在中央关于区域发展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大致以珠江水系为纽带的南方9省区加上港、澳特区的区域经济,正以空前的速度和力度进行大整合。据此回答下题。从自然环境来说,“泛珠三角”()
A.跨越我国地势三级阶梯 |
B.区内的温度带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 |
C.区内有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 |
D.区内有湿润区、半湿润区 |
下列关于“泛珠三角”社会经济状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区内有分属东部、中部、西部三个不同的经济地带的地区 |
B.区内有洞庭湖平原、都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和珠江三角洲等商品粮基地 |
C.区内有我国重要的糖料、油料产地 |
D.区内盛产茶叶和亚热带水果 |
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该区域最丰富的资源是()
①石油②稀土③有色金属矿④生物资源⑤水能⑥煤矿⑦水资源
A.①③⑤⑦ | B.②④⑥⑦ |
C.②③⑤⑥ | D.③④⑤⑦ |
农牧交错带是生态系统较为脆弱的地区。读“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图”,完成下题。下列措施能有效防治a地区沙尘暴的是()
A.加强天气预报 | B.改变农业生产结构 |
C.发展耐旱农作物 | D.全面种草,发展畜牧业 |
b地区生态环境易遭到破坏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②毁林开荒,粗放耕作 ③人口增长速度过快 ④处于西南季风区,降水多且雨季集中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④ |
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回答下题。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
A.①为石漠化面积 ②为环境人口容量 ③为生物多样性 |
B.①为生物多样性 ②为环境人口容量 ③为石漠化面积 |
C.①为环境人口容量 ②为石漠化面积 ③为生物多样性 |
D.①为石漠化面积 ②为生物多样性 ③为环境人口容量 |
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崎岖 | B.降水丰富 |
C.喀斯特地貌广布 |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