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英国研究小组宣布,蛋壳中的OC-17(一种蛋白质元素)只能在受孕母鸡卵中产生。该研究证实了先有鸡后有蛋,结束了数千年来困扰人类的蛋鸡之争。不过,对于第一只拥有OC-17的母鸡是如何从地球上演变而来的这一问题,目前还没有详细答案。据此获得问题。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实践的目的在于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检验标准
(3)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4)实践是一种历史性的活动
A(2)(4)B(1)(2)C(1)(2)(3)(4)D(2)(3)(4)先有蛋还是先有鸡之争,历经数年直到今天才得以终结,主要原因是
A 蛋和鸡都是不断变化的
B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立场的限制
C 具体的实践水平制约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D 追求真理本身就是反复性和无限性的过程
“阳光包含七彩,世界也色彩纷呈。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这段话体现了
A.任何 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
B.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 |
C.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 |
D.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描写的美景。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①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③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把握事物的规律;④要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毛泽东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爱国主义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A.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
B.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的特点 |
C.事物矛盾的双方各有其特点 |
D.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从辩证法角度看,这是因为
A.物质决定意识,应该一切从实际出发 |
B.矛盾具有特殊性,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C.矛盾具有普遍性,应该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
D.规律是客观的,要按规律办事 |
列宁说:“如果要开一张包治百病的丹方,或者拟订一个适用于一切情况的一般准则……那是很荒谬的。”这表明
①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要坚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②事物的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③如果违背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方法,就会犯错误;④千篇一律地用一种方法去解决不同事物的矛盾,就会碰钉子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