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有人在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的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那么该评论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
|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
| C.两极格局结束后,经济区域集团化开始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
|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且将会经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
1924年《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讲:“明太祖由平民得帝位,乃不料君权的膨大,反比从前加厉,这为什么呢?其实只是君主专制的自然趋势,明朝适逢其会,便得更上一层罢了。”这表明
| A.皇权至上是古代中国的政治传统 | B.皇权加强是权力斗争的必然结果 |
| C.中央对地方的权力制约大大加强 | D.相权为核心的官僚政治体制终结 |
清人王鸣盛论及汉代官制,“以尚书与三公对言,三公权不及尚书;以尚书与中书对言,尚书又不及中书矣……要之士人必不如宦人之犹亲密”,这说明汉代
| A.权利重心在中书 | B.三省已具雏形 | C.外朝受内朝牵制 | D.皇权逐步加强 |
西汉初郡国并行,西晋大封诸王,隋文帝、唐高祖时以亲王为总管出镇地方。这些措施的出发点都是
| A.维护皇族家天下的权威 | B.保证皇位继承稳定有序 |
|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D.削弱功臣列侯特权地位 |
战国时期,各国君主和大臣养士成风,并起用士人辅政为官。《墨子•尚贤》载:“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从制度建构角度看,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 A.知识分子受到统治者重视 | B.士人的评价标准为贤良方正 |
| C.国家竞争实力取决于士人 | D.贵族政治开始转向官僚政治 |
著名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
| A.西周 | B.春秋战国 | C.秦朝 | D.西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