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农具广泛用于农业生产,首先使得开垦荒地变得容易起来,从而扩大了耕地面积;其次,使得农业生产从粗放经营向精耕细作方向发展,提高了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其三,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的修建成为可能,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下列观点与材料相印证的是
A.两周之际至春秋战国时期可称为铁器的初始期 |
B.春秋时期铁器已经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 |
C.春秋晚期到战国早期是我国铁器的大发展时期 |
D.铁农具的使用是农业生产领域的一场重大革命 |
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
A.夏人后裔 | B.商代遗民 |
C.周朝百姓 | D.少数民族 |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事实早就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公认。其国际法依据有:
①《九国公约》②《开罗宣言》 ③《波茨坦公告》 ④《雅尔塔协定》
A.① ② | B.② ③ | C.③ ④ | D.① ④ |
下列有关德国影响欧洲局势的表述,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一战”中德国的盟国包括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保加利亚 |
B.德国在希特勒法西斯上台后退出了国际联盟 |
C.通过慕尼黑协定德国割占了捷克斯洛伐克 |
D.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在欧洲战场已经处于败退的局面 |
王绳祖在《国际关系史》中写到:“1945年8月6 日,美国在没有军事意义的广岛投下了一颗原子弹,造成13万人伤亡。正如国务卿贝尔纳斯所说:‘炸弹扔在日本,正是为了在俄国收到效果。”’
由此可见,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的根本意图是
A.迫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 B.威慑苏联 | C.验证核威力 | D.攫取世界霸权 |
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定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
①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②英美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
③中国已经成为与英美平起平坐的大国
④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A.① ③ | B.① ④ | C.② ③ | D.② 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