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卫视《非诚勿扰》捧红了“宁可在宝马车里哭”的马某、快乐男声炒红了“伪娘”刘某……言行越出位越红。媒体对“另类人物”的推崇,让自己赚足了眼球。此类文化现象
A.反映了文化市场具有自发性 | B.属于腐朽文化,要加以抵制 |
C.反映了文化的多样性 | D.会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
2014年2月,有网友称,在某知名品牌汤圆中吃出了创可贴,再次引起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的经济学依据是( )
A.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
B.使用价值是商品价值的重要表现 |
C.食品安全影响人们的消费结构 |
D.食品安全关乎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
2014年春节期间,沪宁高铁一等座220元,二等座140元。这里的货币在执行()
A.流通手段职能 | B.价值尺度职能 | C.贮藏手段职能 | D.支付手段职能 |
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
24.2012年,科学家根据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研制成第一片“人造树叶”。这片“树叶”能够释放出制作燃料电池的氢,它的诞生对于人类开发可再生能源具有重要意义。“人造树叶”的成功研制佐证了()
①人的意识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才具有能动性、创造性
②人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并根据自身需要加以利用
③人的意识能够创造出自然界所没有的客观事物
④人能够通过实践将观念中改造的对象变成现实的东西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地球上生物细胞的直接能源为三磷酸腺苷。最近,研究人员将含磷陨石放置在模拟的早期地球环境中与酸性流质物等进行反应,产生了原始的、可供生命使用的能量源——三磷酸腺苷分子的早期形式,该发现为解开地球上的无机环境如何进化出最初的生命物质这一生命起源之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上述试验进一步证明()
①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具有共同的基础和本质
②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的转变是无条件的、必然的
③无生命物质和生命物质的规律具有同样的表现形式
④无生命物质向生命物质进化的规律是能够被认识的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