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这一现象,最能说明明清时期的江南手工业:
A.产品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 B.地区、行业间社会分工的发展 |
C.织造技术领先全国其他地区 | D.产品商品化程度比较高 |
经济学家概叹:“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这说明()
A.海洋国家比大陆国家更容易接受新事物 | B.地缘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C.发展资本主义是实现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 D.制度是一个国家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因素 |
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未曾经商,更不是贵族,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他们的祖父曾经种地,他们的父亲破了产,他们自己则穷困潦倒,飘零半生。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当时出现的“这样一些人”的对立阶级是
A.金融资产阶级 | B.工业资产阶级 | C.工业无产阶级 | D.资产阶级新贵族 |
历史上曾有过荷兰东印度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法国东印度公司等“公司”。对于这些“公司”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特权贸易公司,负有政治、军事职责 |
B.极大地推动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进程 |
C.兴起于地理大发现,衰落于自由贸易时代 |
D.是工业资本的代表,有国家资本主义属性 |
扩张也有批评的声音。19世纪的政治家索尔斯伯利勋爵在1861年抱怨,英国每年支出150万英磅保卫殖民地,“仅仅滋养了一大堆军事驻地和一种‘日不落帝国’的自满情绪。”大英殖民帝国的发家史实际上是走过了一条火与血的路程,竖着三个路标。这三个路标包括
①海盗起步②战争开路③正当的商业贸易④工业革命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某历史老师运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下列认识符合社会史观的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丰富了人民生活 |
B.新航路开辟给亚非人民带来了屈辱、灾难和落后 |
C.新航路开辟使世界开始从分散走向整体 |
D.新航路开辟是人类文明的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