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翻阅旧报纸,发现1949年9月30日《人民日报》头版特大粗黑标题报道:“中国人民政协制定人民大宪章。”下列对此报道分析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中国首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的事实 |
| B.“人民大宪章”应该是“共同纲领”的排版失误 |
| C.“中国人民政协”应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之误 |
| D.“人民大宪章”的提法反映了《共同纲领》的性质和地位 |
“自雍,乾后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政府矣。”对“隐然执政”的准确理解是
| A.草拟政令 | B.发布政令 | C.传达圣旨 | D.监察百官 |
励志中学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政治”研究性学习,拟定了下列论文题目,其中有明显错误的是
| A.《浅谈秦始皇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
| B.《试论西汉刺史对郡国的监察》 |
| C.《三省六部制与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 |
| D.《简析清代皇权与相权的关系》 |
某地边疆危机,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兵部尽速调兵迎敌,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草,备部队急用。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兵部、户部等单执行。这可能是哪个时期的制度?
| A.秦朝 | B.唐朝 | C.宋朝 | D.明朝 |
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春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它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
| A.三省制 | B.行省制 | C.内阁制 | D.军机处 |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
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
|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 D.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