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踏着时代节拍,穿越岁月时空,2011年7月1日,我们将迎来党的90岁生日。流金的“七一”,燃情的“七一”,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展现着信念与理想。某校高三(1)班同学以“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成熟的党”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现在请你参与其中。
【光辉岁月】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90年的风风雨雨,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培养出一大批又一大批像方志敏、沈浩等党的优秀儿女,也严惩了少数腐败分子;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艰难困苦的洗礼已经成为伟大的党、光荣的党、成熟的党。
(1)上述材料主要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哪些哲理?
【时代号角】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党治国安邦的大事。中共中央出台的2011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规划到2020年我国水利建设将累计投入4万亿元,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注重科学治水,不断深化水利改革,促进水资源节约,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2)结合材料,说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经济学意义。
【无穷力量】
同学们通过媒体了解到:为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近期涌现了许多如《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建党伟业》、《党的女儿》等红色题材的优秀影视剧。这些作品展现出历史与个人命运的交织、理智与情感的激烈碰撞,展现出优秀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风采;这些作品荡气回肠,感人至深,体现主流价值观,为党的生日献上一份份厚礼。
(3)结合上述材料,请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你的感悟。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而我国的消费率(居民消费总额占GDP的比重)长期偏低,这既不利于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也不利于经济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增长。必须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把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
(1)根据材料,运用“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知识,说明扩大居民消费的理由。
(2)请运用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的知识为提高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提几点合理化建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克强总理在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表示,党和政府一直把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件大事,不会允许物价上涨得不到遏制。李克强总理指出,控制物价上涨关键是要采取四方面的措施:第一,控制货币的流动性,也就是要管好物价上涨的货币因素;第二,要努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要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第三,要搞好流通,特别是要减少流通环节;第四,要管好市场,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等行为,使整个市场有序地发展。
材料二:目前全国实施阶梯电价方案。阶梯电价共分三档,第一档为基础电量,价格不变,第二档每度涨5分,第三档每度涨3毛。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阶梯为基数电量,此阶梯内电量较少,电价较低;第二阶梯电量较高,电价较高一些;第三阶梯电量更多,电价更高。这不仅让市民更加合理用电,更提升了对节能家电的关注度,刺激了销量,同时也加速了市民家里“电老虎”的淘汰,节能型产品将再次掀起一波销售高潮。
(1)结合材料一,说明政府为稳定物价所采取的措施的经济生活依据。
(2)结合材料二,分析实行阶梯电价可能对居民生活、生产的影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有序展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2014年11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国有企业改革列入加快推进改革开放的重点内容,强调要以增强企业活力、提高效率为中心,提高国企核心竞争力。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将出台文件,对国企改革进行顶层设计。
材料二: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中国高铁以其系统技术全面、设计时速高、建设成本低、建设工期短等优势,成为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一张最亮的名片,在坐实国内轨道交通市场、建成世界最大高速铁路网的同时,开始营销国外。面对当前中国高铁“走出去”难得的历史机遇.2014年底“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宣布合并,合并后的中国高铁将加大海外市场开拓力度,推动中国高端装备制造走向世界。
(1)我国为什么要重视进行国有企业改革?
(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国高铁的发展对搞好企业经营有哪些启示?

材料:2014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发展动力从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人民日报》评论指出:新常态下,增长速度虽然放缓,但发展质量却上了一个台阶。随着资本、土地等要素供给下降,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投入和能耗污染较少的服务业脱颖而出,产业结构将不断优化;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需求结构将不断优化;随着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力资源稀缺性凸显,收入分配结构也将不断优化。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有关知识,分析企业应怎样适应“新常态”,谋求更好的发展?

2015年度国家公务员考试(俗称国考)报名于今年10月24日18时结束,报名总数比去年较少,但依旧火爆:审核通过总人数129万,招2.2万人。其中,最热职位为“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国家机关政府采购中心采购三处副主任科员及以下”一职,竞争比例为:26251,最冷职位为“火车站治安管理员”等14个职位,无一人报考。与往年相同,东部发达地区及中部省会城市成为报考的热门地区,竞争激烈,而西部地区很多职位报名稀少。
运用《新时代劳动者》的相关知识,从政府、企业及劳动者的角度分析如何做才能给“国考热”降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