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市政府针对群众反映的“就业难”“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出行难”“贫困家庭生活难”“治安难”这“七难”,决定开展“助业”“助居”“助医”“助行”“助困”“助安”这“七助”行动。市政府要求各职能部门在开展“七助”行动中必须注重实效,注重长效机制的建立。把工作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并把这“七助”行动的主要任务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公开向全市人民作出承诺。
(1)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该市政府是怎样做到对人民负责的?(9分)
(2)民生问题是当前社会最关注的问题之一。请你从政府职能角度,就解决上述民生问题的一个方面向某市政府提两条合理化建议。(6分)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请简要说明为什么要建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由中国人权研究会主办2009年11月2曰在北京开幕的第二届北京人权论坛的主题是“”,来自26个国家的近百名人权高级官员和专家学者出席论坛。()
A.以邻为伴、与邻为善 | B.和谐发展与人权 |
C.宗教自由与人权 | D.民族平等与人权 |
网络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许多问题,一些格调不高甚至低俗的内容在网上传播,对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造成不良影响。
材料一对青少年上网问题,有下述两种观点:
观点A:“让孩子上网会毁了他!”观点B:“不让孩子上网会耽误他!”
(——摘自“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公益广告)
材料二某市团组织举办“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健康发展” 征文活动,要求就网络文化与青少年健康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并从政府、学校和青少年自身等几个方面,就青少年应如何适应网络文化发展建言献策。
(1)用矛盾分析法对材料一中的两种观点进行分析。
(2)请你根据征文活动要求,就如何克服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负面影响提出合理化建议。
材料一 1953年的第一部选举法规定: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各省按每80万人选代表1人,直辖市和人口在50万以上的省辖市按10万人选代表1人。在选举上的不同比例的规定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的,是实现更为平等和完全平等的选举所必需的过渡。
材料二 2010年3月召开的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选举法修正案,《选举法》修正案明确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首次实现“同票同权”,这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重大举措。
运用《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回答问题:
(1)目前,我国采取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等不同的选举方式。影响选择选举方式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怎样认识《选举法》的修正(同票同权)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大举措?
【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近10年来,中欧关系发展迅速,构建起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合作框架。中欧双方的了解与互信显著增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内涵出现了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良好势头。中欧之间增进互信,将对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带来重大影响。
(1)简要说明欧盟在世界多极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分析说明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