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水稻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稻瘟病(R)对易感稻瘟病(r)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用一个纯合易感稻瘟病的矮秆品种(抗倒伏)与一个纯合抗稻瘟病的高秆品种(易倒伏)杂交,F2中出现既抗倒伏又抗病类型的比例为
A.1/8 B.1/16 C.3/16 D.3/8
如图所示为不同培养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葡萄糖浓度和乙醇浓度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曲线AB段酵母菌细胞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
B.曲线BC段酵母菌的细胞呼吸中出现无氧呼吸 |
C.酒精含量过高是酵母菌种群数量从C点开始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
D.T1~T2时间段消耗葡萄糖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
现有等量的A、B两个品种的小麦种子,将它们分别置于两个容积相同、密闭的棕色广口瓶内,各加入适量(等量)的水。在25℃条件下,瓶内O2含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在t1~t2期间,瓶内O2含量的降低主要是由于种子细胞的有氧呼吸引起的
B.A种子比B种子的呼吸速率快
C.A、B种子CO2的释放逐渐停止
D.在0~t1期间,广口瓶内的CO2有少量增加,主要原因可能是种子进行了无氧呼吸
如图表示光照、储藏温度对番茄果实呼吸强度变化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番茄果实细胞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
B.光照对番茄果实呼吸的抑制作用8℃时比15℃时更强 |
C.低温、黑暗条件下更有利于储存番茄果实 |
D.储藏温度下降时果实呼吸减弱,可能与细胞内酶活性降低有关 |
用含18O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转移的途径是 ( )
A.葡萄糖→丙酮酸→水 |
B.葡萄糖→丙酮酸→氧 |
C.氧→氧→水 |
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
下图表示萌发的小麦种子中可能发生的相关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①~④表示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催化反应②和④的酶都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 |
B.图中物质c为[H],它只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 |
C.图中①②过程主要发生在小麦种子萌发的早期,其中e为ATP |
D.①④③过程为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其中物质a、d分别是丙酮酸和O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