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人生活费的工资指数表。(1850年=100)
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不可能是( )
A.阶级矛盾尖锐,工人运动兴起 |
B.社会购买力下降,制约了国内市场的扩大,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
C.推动了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 |
D.工人的创造性遭到打击,造成英国被美、德赶超 |
以下农民运动受基督教影响的是
A. | 秦末农民起义 | B. | 明末农民起义 | C. | 太平天国运动 | D. | 义和团运动 |
以下对明清时期白银使用与流通历史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一条鞭法"实行赋税征银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 |
B. | "地丁银"加强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C. | 鸦片战争前,外贸出超造成中国白银外流 |
D. | 截至清朝结束,铜钱与银两兑换的比值没有改变 |
(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36) 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有学者在谈到这次战争之后中外交往的历史时曾说:“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
问题:
(1)“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指的是什么?
(2)简要叙述中国在19世纪是如何受到“不平等待遇”的。(9分)
(3)你如何评价这位学者的观点?
(08年山东文综,29)(35分)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3年有人写信给张之洞说)方今机器之利,粤人知其益者,十之八九;两江闽浙,十之二三;河洛之北,万不得一。名卿巨公,以为是者半,以为非者亦半。
--《汉冶萍公司》。
材料二在通商以后的上海,随着大量新事物的涌入,出现了一些新词语,如洋行、洋布、洋油、洋铁、洋火、洋车等。它们日益流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语。
--据车长莉《晚清上海的新知识空间》。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中的哪些现象?(4分)“机器之利”显而易见,为什么“名卿巨公”还“以为非者亦半”,(3分)
(2)材料二中大量带“洋”字的词语,后来在百姓日常用语中逐渐消失,其原因是什么,(4分)
(08海南历史,15)19世纪30年代,一位来华传教士撰文说:如果不透彻了解中国历史,要解决其长期存在的政治和其他问题将是徒劳的;如果这个民族与世隔绝的“秘密”不被发掘出来,那么,“将他们与世界其他民族相分隔的万里长城就不能连根铲除”。上述言论适应了当时西方国家()
A.垄断贸易的要求 | B.商品输出的要求 |
C.瓜分殖民地的要求 | D.资本输出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