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华北地区水资源问题,回答下列各题:下列引起我国华北地区用水紧张的原因中,正确的是: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②河流径流量小,且水污染严重
③人口多,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④开发历史悠久,水资源渐趋枯竭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②③④ | D.①②④ |
华北平原地面大面积下沉的主要原因是
A.植被遭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 B.过度抽取地下水 |
C.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 D.污染气体形成酸雨侵蚀地表 |
目前能缓解华北平原春季用水紧张状况,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是
A.大量开采地下水 | B.直接利用工业和生活污水灌溉 |
C.减少农田种植面积以降低农业用水量 | D.推广喷灌、滴灌,发展节水农业 |
为缓和并解决华北地区供水紧张局面,我国启动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
A.引黄入津、引黄济青 | B.引滦入津、引滦入唐 |
C.兴建小浪底水利枢纽 | D.利用京杭运河故道把长江水引入华北地区 |
读“某地1月1日对流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图”,回答11-12题:
11.该地可能是
A.长白山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D.青藏高原
12.如果该地现象是由于地面辐射引起的,那么该现象最强烈的时间是
A.日落后 B.日出前 C.日出后 D.日落前1~2小时
下列南极科学考察的4个地点中,全年不出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A.极点(南纬90°) | B.南极冰盖最高点(约南纬80°) |
C.冰点(约南纬78°) | D.磁点(约南纬65°) |
当我国南极中山站处于极昼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各地河流封冻影响通航 | B.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频繁 |
C.非洲热带草原上动物成群北迁 | D.澳大利亚小麦收割基本结束 |
中国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考队于2004年12月12日从中山站(69°23′S,76°22′E)启程,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确认找到了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80°20'00″S,77°21′11"E,海拔4 093米。结合下图回答1—2题。
1.科考队从中山站到高点的行程约为
A.860千米 B.1 200千米 C.2 100千米 D.3 200千米
2.有关高点(冰穹A)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并非南极最高点
B.位于磁点的东南方向
C.此处常年吹东北风
D.附近地区属中国拥有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经验对长江的综合开发有借鉴意义。据此完成9一10题。长江三峡水能丰富的原因是
①地处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处②长江径流量大③地形平坦④河流落差大
A.①④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②④ |
长江和田纳西河的共同点为
A.河流补给都以大气降水为主,且水汽均来自太平洋 |
B.水能资源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利用 |
C.流域内都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
D.都实现了梯级开发,实现了对流域的统一开发与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