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我国接连发生多起煤矿爆炸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煤矿发生爆炸事故的元凶是煤矿坑道气中含有的甲烷。下列关于甲烷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烷分子是一种呈正四面体型的、含极性共价键的分子 |
B.甲烷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氯取代后,可形成两种不同结构的分子 |
C.甲烷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分解产物可用于合成氨和橡胶工业 |
D.“抽”出坑道中的甲烷,既可用作清洁燃料,又可防止爆炸 |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SO2(g)+O2(g)2 SO3(g) △H<0。下列各图表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其中分析正确的是
A.图I表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
B.图Ⅱ表示t0时刻使用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C.图Ⅲ表示t0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D.图Ⅳ中a、b、c三点中只有b点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
对于反应CO2(g)+H2(g) CO(g)+H2O(g) ΔH>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A.加入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速率,反应的ΔH也随之改变 |
B.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
C.改变反应体系体积,平衡不发生移动,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
D.若将上述反应改为在燃料电池进行,反应放出的热量不变 |
室温下,强酸性和强碱性溶液中都不能共存的离子组是
A.NH4+、Cu2+、SO42-、NO3- | B.K+、Na+、SO32-、S2- |
C.K+、Na+、Al3+、SO42- | D.Mg2+、Fe2+、NO3-、I-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Na2O和Na2O2组成元素相同,且都能与硫酸溶液反应 |
B.光导纤维由SiO2制备得到,其属于硅酸盐产品 |
C.工业上利用电解熔融的MgO来制备镁 |
D.SO2通入新制氯水中,氯水褪色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 |
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非电解质:乙醇,氯气,葡萄糖 |
B.化合物:冰水混合物,烧碱,小苏打 |
C.分子晶体:干冰,碘单质,蔗糖 |
D.混合物:铝热剂,纯净矿泉水,分析纯盐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