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 每小题3分)
王玄谟,字彦德,太原祁人也。父秀,早卒。玄谟幼而不群,世父蕤有知人鉴,常笑曰:“此儿气概高亮,有太尉彦云之风。”武帝临徐州,辟为从事史,与语异之。及大举北征,以玄谟为宁朔将军,受辅国将军萧斌节度。玄谟向确磝,戍主奔走,遂围滑台,积旬不克。虏主拓跋焘率大众号百万,鞞鼓之声,震动天地。玄谟军众亦盛,器械甚精,而玄谟专依所见,多行杀戮。初围城,城内多茅屋,众求以火箭烧之,玄谟恐损亡军实,不从,将士多离怨,又营货利,以此倍失人心。及拓跋焘军至,乃奔退,麾下散亡略尽。萧斌将斩之,沈庆之固谏曰:“佛狸威震天下,控弦百万,岂玄谟所能当。且杀战将以自弱,非良计也。”斌乃止。
及南郡王义宣与江州刺史臧质反,朝廷假玄谟辅国将军,拜豫州刺史,与柳元景南讨。军屯梁山,夹岸筑偃月垒,水陆待之。义宣遣刘谌之就臧质,陈军城南,玄谟留老弱守城,悉精兵接战,贼遂大溃。中军司马刘冲之白孝武,言:“玄谟在梁山,与义宣通谋。”上意不能明,使有司奏玄谟多取宝货,虚张战簿,与徐州刺史垣护之并免官。
民间讹言玄谟欲反,时柳元景当权,元景弟僧景为新城太守,以元景之势,制令南阳、顺阳、上庸、新城诸郡并发兵讨玄谟。玄谟令内外晏然,以解众惑,驰启孝武,具陈本末。帝知其虚,驰遣主书吴喜公抚慰之。
玄谟寻迁平北将军、徐州刺史,加都督。时北土饥馑,乃散私谷十万斛、牛千头以振之。转领军将军。孝武崩,与柳元景等俱受顾命,以外监事委玄谟。时朝政多门,玄谟以严直不容,徙青、冀二州刺史,加都督。少帝既诛颜师伯、柳元景等,狂悖益甚,以领军征玄谟。子侄咸劝称疾,玄谟曰:“吾受先帝厚恩,岂可畏祸苟免。”遂行。及至,屡表谏诤。
明帝即位,礼遇甚优。时四方反叛,以玄谟为大统,领水军南讨,以脚疾,听乘舆出入。顷之,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领护军。玄谟性严克少恩,而将军宗越御下更苛酷,军士谓之语曰:“宁作五年徒,不逢王玄谟。玄谟犹自可,宗越更杀我。”年八十一薨,谥曰庄公。
(《宋书·列传第三十六》,有删节)
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临徐州,辟为从事史辟:征召
B.麾下散亡略尽略:差不多
C.朝廷假玄谟辅国将军假:凭借
D.以脚疾,听乘舆出入听:听凭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表现出王玄谟“生性严苛”的一项是(    )
①玄谟军众亦盛,器械甚精         ②玄谟专依所见,多行杀戮        
③与徐州刺史垣护之并免官         ④玄谟以严直不容                
⑤吾受先帝厚恩,岂可畏祸苟免     ⑥宁作五年徒,不逢王玄谟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武帝刘裕率师北伐,在青州见到王玄谟,与之谈论天下大事,王玄谟受到刘裕的赞赏,被辟为从事史,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
B.王玄谟被任命为宁朔将军后,随辅国将军萧斌率军北攻。他率宋军主力围攻滑台,但围攻很长时间未能攻下,又不听部下劝告,丧失攻城良机。
C.王玄谟被调任为平北将军时,北方发生了饥荒,王玄谟就散发自己的十万斛谷物、千头牛来赈灾。
D.少帝在位,大杀宗室大臣以巩固地位,又征王玄谟回朝任领军。当时,王玄谟的脚有毛病,不能行走,亲属都劝他不要入朝,但王玄谟没有答应。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士多离怨,又营货利,以此倍失人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义宣遣刘谌之就臧质,陈军城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玄谟令内外晏然,以解众惑,驰启孝武,具陈本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自戒 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忠孝仁义,睦于家,蔼于乡,不以害遗于人,断无后殃。无行之人,谲佞残妒,塞于胸间,心目所至,悉犯于理,贪涎满吻,并包之心炽然,使得时则以势劫之矣,虽死且有谋,馀孽犹毒于人,必难终以福。匹夫有行,保身、保家、保子孙,遗善为闾里传;卿相无行,亡身、亡家、亡国、亡天下,遗臭为后世笑。敢断之曰:无行之卿相,不若有行之匹夫。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然我或有一于此,人将拒我,如之何得若是之人而交之耶?其惧人之拒我也,莫若以所以拒于人者反拒乎吾身,庶乎可矣。妄以言议人,则几于小人;能自检其身,则不失为君子。终身其行斯言乎!我少也昧,惟由我父所行之涂行焉,凛凛然或恐悖之,玷于父母,愿必进于道,期为君子之归,故书以自戒。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敢一毫越理犯 分:本分
B. 佞残妒,塞于胸间 谲:诡诈
C. 使得时则以势 之矣 劫:劫持
D. 为君子之归 期:希望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遗善 闾里传 焦仲卿母所遣
B. 其惧人 拒我也夫人 相与,俯仰一世
C. 言议人,则几于小人空 身膏草野,谁复知之
D. 终身 行斯言乎 自视也,亦若此也
3.

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有行之人"忠孝仁义,修身正己,为人称道,无论其贫贱富贵,都可结交亲近。
B. 作者为人行事紧随父亲足迹,唯恐有所背离,表现了他对父亲的景仰和敬畏之心。
C. 在写法上,文章将"有行之人"和"无行之人"进行对比,意在为"自戒"张本。
D. 《自戒》的主旨在于告诫自己并劝谏他人努力加强道德修养,以达到君子的境界。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
⑵虽贫乏不以为不足,无故与之犹不受,况妄谋乎!
⑶得若人而交之,非损我者也,实益我者也。

5.

下列文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於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
B. 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
C. 秦穆之于晋/相与之久也/相信之深也/相结之厚也/一怵于烛之武之利/弃晋如涕唾/亦何有于郑乎
D. 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用斜线(/)给下面短文断句

扁 鹊 见 秦 武 王 武 王 示 之 病 扁 鹊 请 除 之 左 右 曰 君 之 病 在 耳 之 前 目 之 下 除 之 未 必 已 也 将 使 耳 不 聪 目 不 明 君 以 告 扁 鹊 扁 鹊 怒 而 头 其 石 曰 君 与 知 之 者 谋 之 而 与 不 知 者 败 之 如 此 知 秦 国 之 政 也 则 君 一 举 而 亡 国 矣。

(取材于《战国策.秦策》)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李疑者,居通济门外,闾巷子弟执业造其家,得粟以自给。故贫甚,然独好周人急。金华范景淳吏吏部,得疾,无他子弟。人殆之,不肯舍。杖踵疑门,告曰:"我不幸被疾,人莫舍我。闻君义甚高,愿假榻。"疑许诺,延就坐,汛室,具床褥炉灶居之,征医师视脉,躬为煮糜炼药,旦暮执手问所苦。既而疾滋甚,不能起,溲矢污衾席,臭秽不可近。疑日为刮摩浣涤,不少见颜面。景淳流涕曰:"我累君矣。恐不复生,无以报厚德,囊有黄白金四十余两,在故旅邸,原自取之。"疑曰:"患难相恤,人理宜尔,何以报为!"景淳曰:"君脱不取,我死,恐为他人得,何益?"疑遂求其里人偕往,携而归,在见好就收囊,志其数而封识之。数日,景淳竟死,疑出私财,买棺殡于城南聚宝山。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往书召其二子至。及二子至,取囊按籍而还之。二子以米馈,却弗受,反赆以货,遣归。
平阳耿子廉械逮至京师,其妻孕将育,众拒门不纳,妻卧草中以号。疑问故,归谓妇曰:"人孰无缓解,安能以室庐自随哉!且人命至重,倘育而为风露所感,则母子俱死,吾宁舍之而受祸,何忍死其母子?"俾妇邀以归,产一男子。疑命妇事之如疑事景淳,踰月,始辞支去,不取其报。
人用是多疑名,士大夫咸喜与疑交。 见疑者皆曰:"善士,善士!"疑读数为文亦可观,尝以儒举,辞不就,然其行最著。太史氏曰:吾与疑往来,识其为人,非有奇伟壮烈之姿也,而其所为事乃有古义勇风。语曰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吾伤流俗之嗜利也,传其事以劝焉。"(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注:①执业:指捧书求其,犹言受业。②汛室:汛,洒水。汛室,指打扫房间。

1.

下列词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闻君义甚高,愿 榻 假:借用
B. 景淳 死 竟:居然
C. 以货,遗归 赆:赠送
D. 人用是 疑名 多:称赞
2.

下列各组词语句中。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人莫 我/吾宁 之而受祸 B. 然独好周人急/ 其行最著
C. 他人得/倘育而 风露所感 D. 为报/妻卧草中
3.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仗踵疑门,告曰 拄杖走到张疑门前,对他说
B. 不少见颜面 没有稍微路出一点不情愿的脸色
C. 志其数而封识之 记录了(钱财)的数量,并封起来做了标记
D. 举所封囊寄其里人家 把封起来装有金银的包裹寄送给景淳家
4.

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

A. 李疑教书为业,生活清贫,却深明大义,急人之急,却不取回报。
B. 范景淳深受感动,并且感恩图报,一定要把自己的钱财送给恩人。
C. 李疑不顾自己可能受祸,坚持照顾一位孕妇,但此人却不知感恩。
D. 文章作者有感于世俗的唯利是图,鼓励人们向善,因此写了本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郭浩字充道,德顺军陇干人。徽宗时,尝率百骑抵灵州城下,夏人以千骑追之,浩手斩二骑,以首还。从种师道进筑茸平砦 ,敌据塞水源,以渴我师,浩率精骑数百夺之。敌攻石尖山,浩冒阵而前,流矢中左肋,怒不拔,奋力大呼,得贼乃已;诸军从之,

敌遁去,由是知名。累迁中州刺史。钦宗即位,以种师道荐,召对,奏言:"金人暴露,日久思归。乞给轻兵间道驰滑台,时其半度,可击也。"会和战异议,不能用。帝问西事,浩曰:"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已而果攻泾原路,取西安州、怀德军。绍圣开拓之地,复尽失之。建炎元年,知原州。二年,金人取长安,泾州守臣夏大节弃城遁,郡人亦降。浩适夜半至郡,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使之还,曰:"为语汝将曰,我郭浩也,欲战即来决战。"金人遂引去。绍兴元年,金人破饶风岭,盗梁、洋,入凤州,攻和尚原。浩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迁邠州观察使,徙知兴元府。饥民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徙知利州。金人以步骑十余万破和尚原,进窥川口,抵杀金平,浩与吴玠大破之。玠按本路提点刑狱宋万年阴与敌境通,利所鞫不同,由是与浩意不协,朝廷乃徙浩知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金州残弊特甚,户口无几,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他军以匮急仰给朝廷,浩独积赢钱十万缗以助户部,朝廷嘉之,凡有奏请,得以直达。九年,改金、洋、房州节制。十四年,召见,拜检校少保。十五年,卒,年五十九。(节选自《宋史 郭浩传》)

1.

对下列句子中对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敌攻石尖山,浩 阵而前 冒:贸然
B. 奋力大呼,得贼乃 己:停止
C. 给轻兵间道驰滑台 乞:请求
D. 其半度,可击也。 时:等候
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郭浩奋勇抗击金人的一组是(

①浩手斩二骑,以首还

②流失中左肋,怒不拔

③所将才二百人,得金人

④浩适与吴璘往援,斩获万计⑤相聚米仓山为乱,浩讨平之

⑥浩与吴玠大破之

A. ①②③ B. ①⑤⑥
C. ②④⑤ D. ③④⑥
3.

下了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郭浩有胆有勇,屡立战功。徽宗时,他抗击夏人曾以少敌多:跟随种师道征战,他率领数百精骑夺回被敌军占据的水源,几次升官后担任中州刺史。

B.

郭浩卓有见识,可惜建议未被采纳。钦宗即位后曾照他询问抗金之策以及西部战事,他坚决主战,提出应对之策,而朝廷举措失当,国土蒙受损失。

C.

郭浩、吴介共同破敌,后感情产生隔阂。绍兴年间,金兵屡屡犯宋,两人连手大败金兵;吴举劾宋万年暗中通敌,郭不同意这一做法,被调往金州。

D.

郭浩政治有方,金州状况好转。他初到任时,金州极度破败,百姓流亡,经治理后积有余钱资助户部,受到朝廷嘉勉,并给与奏请可以直达的优遇。

4.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在任已闻警,虑夏人必乘间盗边,愿选将设备。

(2)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去华,字信臣,开封襄邑人。幼励学,敏于属辞。召试,授御史台主簿,属三院议事,不得预坐。谓所亲曰:“簿领之职,非壮夫所为。”即弃官归郑州,杜门不出者三载。
建隆初,始携文游京师,大为李昉所称。明年,举进士甲科,即拜秘书郎、直史馆。以岁满不迁,上章自诉,因言制诰张澹、卢多逊、殿中侍御史师颂文学肤浅,愿得校其优劣。太祖立召澹辈与去华临轩策试,命陶谷等考之。澹以所对不应问,降秩,即擢去华为右补阙,赐袭衣、银带、鞍勒马。朝议薄其躁进,以是不迁秩者十六年。荆湖平,命通判道州。去华上言:“桂管为五岭冲要,令刘鋹保境固守,赖之为捍蔽,若大军先克其城,以趣番禺,如践无人之境。”有诏嘉奖。
从太宗征太原,监随驾左藏库,就命为京东转运使。雍熙中,王师讨幽州,去华督宋州馈运至拒马河,就命掌河北转运事。三年,知陕州,未行,着《大政要录》三十篇以献,上览而嘉之,因留不遣。会许王尹京,命为开封府判官。未几,有庐州尼道安讼弟妇不实,府不为治,械系送本州岛。弟妇即徐铉妻之甥。道安伐登闻鼓,言铉以尺牍求请,去华故不为治。上怒,去华坐削一任,贬安州司马。
真宗嗣位,迁给事中、知杭州。两浙自钱氏赋民丁钱,有死而不免者,去华建议请除之,有司以经费所仰,固执不许。在洛葺园庐,作“中隐亭”以见志。景德元年,改工部侍郎致仕。三年,卒,年六十九。
去华美姿貌,善谈论,有蕴藉,颇尚气节。然不饰边幅,颇为清议所贬,以是不登显用。
(《宋史·张去华传》有删节)
【注】:①簿领:谓官府记事的簿册或文书。②朝议:包括有皇帝在的廷议或皇帝不在只有“九卿”、“王大臣”的集议。③登闻鼓,是悬挂在朝堂外的一面大鼓。
对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得坐预:预先,提前
B.愿得其优劣校:较量、比较
C.澹以所对不问应:回应,回答
D.以是不登显用显用:重用

以下各句中,全都表明张去华“敏于属辞”“尚气节”的一项是:()
①上章自诉……愿得校其优劣②有死而不免者,去华建议请除之
③在洛葺园庐,作“中隐亭”以见志④簿领之职,非壮夫所为
⑤以趣番禺,如践无人之境 ⑥着《大政要录》三十篇以献

A.①②⑥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去华从小就努力学习,在文章言辞上有一定的长处。后来被授予御史台主簿,但他觉得大丈夫不应久居人下,于是弃官回家乡,三载杜门不出。
B.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张去华中了进士并被授予官职。任职满一年没被提拔,他就上奏章指张澹、史师颂等文学肤浅,愿意与他们一较高低。
C.雍熙三年,张去华知陕州,未出发时,写下三十篇《大政要录》献给皇上,皇上因此留下了他。后任开封府判官被尼姑控告而削官,贬为安州司马。
D.宋真宗时,张去华任杭州知府。建议免除已死去那些人的人丁赋税,有关部门借口经费所仰,固执不许。后来在洛修建园庐,作“中隐亭”以表现心志。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文。
(1)朝议薄其躁进,以是不迁秩者十六年。
(2)道安伐登闻鼓,言铉以尺牍求请,去华故不为治。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