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基绿对DNA的亲和力大于吡罗红 |
B.滴生理盐水是为了保持细胞形态 |
C.盐酸能促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利于蛋白质和染色剂结合 |
D.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进行染色,动植物细胞显示的情况相同 |
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细胞毒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穿孔素可将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效应细胞毒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 |
B.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的病毒也就死亡了 |
C.在效应细胞毒T细胞分泌穿孔素的过程中高尔基体起重要作用 |
D.在上述效应细胞毒T细胞的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抗体 |
下图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
B.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
C.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 ℃环境中,则将温度提高到30 ℃时,A点上移,B点左移,D点下移 |
D.当植物缺镁时,B点将向右移 |
卡尔文等人在小球藻培养液中通入14CO2,再给予不同的光照时间后,从小球藻中提取并分析放射性物质。预测实验结果是 ( )
A.光照时间越长,三碳化合物的积累越多 |
B.光照时间越长,五碳化合物的积累越多 |
C.光照时间越长,产生的放射性物质的种类越多 |
D.无论光照时间长短,放射性物质都会集中分布在类囊体膜上 |
呼吸底物不是糖时,需氧呼吸消耗的O2和产生的CO2的体积并不相等,利用如图所示装置两套,设为甲、乙,测定单位质量小麦种子呼吸时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的比值,下列构思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A.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在光照下测定O2释放量,乙装置在黑暗下测定CO2释放量 |
B.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CO2释放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
C.甲装置烧杯中盛放清水,测定气体体积变化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
D.甲装置烧杯中盛放CO2缓冲剂(可吸收和放出CO2),测定气体体积变化量,乙装置换成CO2吸收剂,测定O2消耗量 |
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装置,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不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 |
B.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不动,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厌氧呼吸 |
C.假设装置一中的液滴左移,装置二中的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既进行需氧呼吸又进行厌氧呼吸 |
D.假设装置一和装置二的液滴均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需氧呼吸或只进行厌氧呼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