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使地方缺乏实行割据的物质基础 | B.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 |
| C.借鉴了历史上地方行政划界的划分方法 | D.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南向控制”的治国理念 |
中国人的政治智慧是无与伦比和无限美妙的。周恩来教会人类怎么为人处世;邓小平教会人类怎么解决恩怨情仇。符合该材料主题的理论或政策分别是()
| A.求同存异、四项基本原则 |
|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国两制 |
| C.求同存异、市场经济理论 |
| 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
“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材料中观点一致的有
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
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
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 A.①③ | B.①②④ | C.②③ | D.①③④ |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
| A.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
| 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
|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 |
| D.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 |
1940年9月7日,蒋介石下令“各战区应以十八集团军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汉各路之游击破坏动作为法则……加强敌后游击战,专以铁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线与兵站、仓库、飞机场等实施有计划、有组织之长期破坏。”材料反映出
| A.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抗战 |
| B.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全面开展游击战 |
| C.国共两党均开展敌后抗战 |
| D.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逐渐趋向一致 |
在纪念五四运动一周年时,胡适说,“在变态的社会国家里面,政府太卑劣腐败了,国民又没有正式的纠正机关(如代表民意的国会之类),那时候,干预政治的运动,一定是从青年的学生界发生的。”他提醒学生说:“我们不要忘记:这种运动是非常的事,是变态的社会里不得已的事,但是他又是很不经济的不幸事。”在这里,胡适强调
| A.五四运动的爆发的必然性 |
| B.中国缺乏民主政治的土壤 |
| C.政府的专政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
| D.学生应该用理性务实的方式救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