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中,罗斯福在亚特兰大市的演说中表示:单纯的施舍对具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而言,将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基于“单纯施舍”的弊端,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
A.提高救济金,增加政府救济的力量 |
B.增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人们愈合心理创伤 |
C.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
D.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誉 |
2013年中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换届后,有网友从网上找到了与他们有关发表于上世纪90年代的著作及目录,据此推测该书的主题应是
A.清算“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
B.总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理论成果 |
C.记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历程 |
D.探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方向 |
1969年,毛泽东给当时的四大元帅(陈毅、聂荣臻、徐向前、叶剑英)布置了一个“家庭作业”——分析当前的国际局势和中国的战略选择。四大元帅引用《三国演义》的典故,建议
A.坚持“一边倒”的方针 | B.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外交 |
C.缓和与美国的关系 | D.中日邦交正常化 |
有学者在叙述某段历史时说:“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一个重视枪杆;一个重视笔杆;一个擅长武斗,一个擅长文斗。”由此推断
A.这一现象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 |
B.这一现象促进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
C.该现象表明国共两党处于对峙状态 |
D.该现象促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
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右面的图 表。据此,他在分析近代铁路营运效应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促进了近代新型城镇的兴起 |
B.为工矿企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
C.增强了地区性市场的影响力 |
D.农产品的长途贩运不断增加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在《文明论概略》中主张:“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在近代中国“汲取欧洲文明”的过程中
A.受制于多重障碍,顺序与此正好相反 |
B.受甲午战败的刺激,开始主张“改变政令” |
C.“变革人心”偏重于实用和形式主义 |
D.“有形的物质”建设从民国时期开始起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