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生命的三分之一》,完成下列各题
生命的三分之一
①一个人的生命究竟有多大的意义,这有什么标准可以衡量吗?提出一个绝对的标准当然很困难;但是,大体上看一个人对待生命的态度是否严肃认真,看他对待劳动、工作等等的态度如何,也就不难对这个人的存在意义做出适当的估计了。
②古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的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多劳动、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的浪费掉。我国历代的劳动人民以及大政治家、大思想家等等都莫不如此。
③班固写的《汉书·食货志》上有下面的记载:“冬,民既入;妇人同巷,相从夜绩,女工一月得四十五日。”
④这几句读起来很奇怪,怎么一月能有四十五天呢?再看原文底下颜师古做了注解,他说:“一月之中,又得夜半为十五日,共四十五日。”
⑤这就很清楚了。原来我国的古人不但比西方各国的人更早地懂得科学地、合理地计算劳动日,而且我们的古人老早就知道对于日班和夜班的计算方法。一个月本来只有三十天,古人把每个夜晚的时间算作半天,就多了十五天。从这个意义上说来,夜晚的时间实际上不就等于生命的三分之一吗?
⑥对于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但历代的劳动者如此重视,而且有许多大政治家也十分重视。
⑦班固在《汉书·刑法志》里还写道:“秦始皇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有的人一听说秦始皇就不喜欢他,其实秦始皇毕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人物,班固对他也还有一些公平的评价。这里写的是秦始皇在夜间看书学习的情形。
⑧据刘向的《说苑》所载,春秋战国时有许多国君都很注意学习。如:“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秉烛乎?”在这里,师旷劝七十岁的晋平公点灯夜读,拼命抢时间,争取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不至于继续浪费,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
⑨为什么古人对于夜晚的时间都这样重视,不肯轻易放过呢?我认为这就是他们对待自己生命的三分之一的严肃认真的态度,这正是我们所应该学习的。
⑽我之所以想利用夜晚的时间,向读者同志们作这样的谈话,目的也不过是要引起大家注意珍惜这三分之一的生命,使大家在整天的劳动、工作以后,以轻松的心情,领略一些古今有用的知识而已。
(选自《燕山夜话》作者邓拓 有改动)
选文要阐明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                 
都是来自班固写的《汉书》中的材料,《汉书•食货志》与《汉书•刑法志》两则论据材料可以调换顺序么?说说你的理由。
答:                 
结合文章内容,试为本文补写一则论据,并作简要说明。
答: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为着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飞蛾是值得赞美的。在最后的一瞬间它得到光,也得到热了。
我怀念上古的夸父,他追赶日影,渴死在旸谷。
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①
倘使有一双翅膀,我甘愿做人间的飞蛾。我要飞向火热的日球,让我在眼前一阵光、身内一阵热的当儿,失去知觉,而化作一阵烟,一撮灰。
7月21日

每次对着长空的一轮皓月,我会想:在这时候某某人也在凭栏望月吗?
圆月有如一面明镜,高悬在蓝空。我们的面影都该留在镜里罢,这镜里一定有某某人的影子。
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也有这感觉。
在海上,山间,园内,街中,有时在静夜里一个人立在都市的高高露台上,我望着明月,总感觉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冬季的深夜,立在小小庭院中望见落了霜的地上的月色,觉得自己衣服上也积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确,月光冷得很。我知道死了的星球是不会发出热力的。月的光是死的光。②
但是为什么还有姮娥奔月的传说呢?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或者她在那一面明镜中看见了什么人的面影吧。
7月22日
“飞蛾”为什么值得赞美?
《日》中作者要表达的重点是哪一句话?为什么?
如何理解文中的画线句?
作者用神话“夸父逐日”“嫦娥奔月”有何深意?
统观上文,概括巴金的创作风格。

读《一家股迷》,回答问题。
夫妻俩都是股迷,平日看电视炒股,儿子跟着看,也成了小股迷。期中考试后,儿子拿着成绩单回来了:
“这回成绩都翻红了吗?”爸爸问。
“数学飙升,98分;政治微涨,88分;英语盘整,80分;语文止跌企稳,78分;物理微跌,75分;化学大跌,60分。”儿子回答。
“目前大盘走势看好,希望全盘上扬,再创新高。”妈妈听后说。
请用“△”标出“儿子”答话中套用的股市术语。
“翻红”在这里指什么意思?
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
时代的发展也在丰富着汉语词汇,如“计生”(有计划地生育)、“下海”等。你是否可以举几个例子?

阅读德国著名的作家里克特的《两条路》,回答问题。
两条路
里克特[德国]
新年的夜晚,一位老人伫立在窗前。他悲戚地举目遥望苍天,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老人又低头看看地面,几个比他自己更加无望的生命正走向它们的归宿——坟墓。老人在通往那块地方的路上,也已经消磨掉六十六个寒暑了。在那旅途中,他除了有过失和懊悔之外,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别的东西。他老态龙钟,头脑空虚,心绪忧郁,一把年纪折磨着老人。
年轻时代的情景浮现在老人眼前,他回想起那庄严的时刻,父亲将他置于两条道路的入口——一条路通往阳光灿烂的升平世界,田野里丰收在望,柔和悦耳的歌声四方回荡;另一条路却将行人引入漆黑的无底深渊,从那里涌流出来的是毒液而不是泉水,蛇蟒满处蠕动,吐着舌箭。
老人仰望昊天,苦恼地失声喊道:“青春呀,回来!父亲哟,把我重新放回人生的入口吧,我会选择一条正路的!”可是,父亲以及他自己的黄金时代却一去不复返了。
他看见阴暗的沼泽地上空闪烁着幽光,那光亮游移明灭,瞬息即逝了。那是他轻抛浪掷的年华。他看见天空中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那就是他自身的象征。徒然的懊丧象一支利箭射穿了老人的心脏。他记起了早年和自己一同踏入生活的伙伴们,他们走的是高尚、勤奋的道路,在这新年的夜晚,载誉而归,无比快乐。
高耸的教堂钟楼鸣钟了,钟声使他回忆起儿时双亲对他这浪子的疼爱。他想起了发蒙时父母的教诲,想起了父母为他的幸福所作的祈祷。强烈的羞愧和悲伤使他不敢再多看一眼父亲居留的天堂。老人的眼睛黯然失神,泪珠儿泫然坠下,他绝望地大声呼唤:“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
老人的青春真的回来了。原来,刚才那些只不过是他在新年夜晚打盹儿时做的一个梦。尽管他确实犯过一些错误,眼下却还年轻。他虔诚地感谢上天,时光仍然是属于他自己的,他还没有堕入漆黑的深渊,尽可以自由地踏上那条正路,进入福地洞天,丰硕的庄稼在那里的阳光下起伏翻浪。
依然在人生的大门口徘徊逡巡,踌躇着不知该走哪条路的人们,记住吧,等到岁月流逝,你们在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跄时,再来痛苦地叫喊,“青春啊,回来!还我韶华!”那只能是徒劳的了。
(罗务恒译)
文中的“两条路”,一条是_____________,另一条是_____________。作者用将不同的两条路放在一起写,用的是_____________的手法。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上“√”,错的打上“×”。
(1)本文的主人公是年轻时没有用功的花甲老人,他为轻抛浪掷的年华而悔恨。()
(2)“一颗流星陨落下来,消失在黑暗之中”,这是“老人”自身的象征。()
(3)这篇文章情景交融。“繁星宛若玉色的百合漂浮在澄静的湖面上”既写了夜空的动人景色,又是老人对他心中所向往的天堂的美妙想像。()
(4)新年夜晚梦的醒来,印证了“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浪子回头金不换”的道理。()
对本文的理解你认为最恰当的是()

A.本文讲的是一个极为平凡的规劝故事,说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道理。
B.本文采用对比的方法,写了一老一少两个主人公,揭示了珍惜光阴的重要性。
C.本文运用浪漫主义写法,老人忽然变少,更激起我们“亡羊补牢”,不要再虚度光阴的决心。
D.本文选用曾犯过错误的人来说明道理,更有说服力,命运的归宿掌握在时间老人手中,只要有时间,就不是不可扭转的。

请列举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两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住吧,等到岁月流逝,你们在魆黑的山路上步履踉跄时,再来痛苦地叫喊,‘青春啊,回来!还我韶华!’那只能是徒劳的了。”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请写出来。

阅读理解。
①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②光明呀,我景仰你,我景仰你,我要向你拜手,我要向你稽首。我知道,你的本身就是火,你,你这宇宙中的最伟大者呀,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③炸裂呀,我的身体!炸裂呀,宇宙!让那赤条条的火滚动起来,像这风一样,像那海一样,滚动起来,把一切的有形,一切的污秽,烧毁了吧,烧毁了吧!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
屈原《国殇》中“带长剑兮挟秦弓”、《涉江》中“带长铗之陆离兮”是指()
A.有形的长剑B.无形的长剑C.两者都不是
“无形的长剑”指_____________这里用的是_____________手法,“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表现了主人公_____________的精神。
“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吗?”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思想感情?
选文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表达的效果,请选用至少使用了两种修辞方法的句子加以说明。

生命是一只铅笔
⑴如果说生活是一张白纸,等待我们用血水和泪水描绘自己的奋斗和拼搏的轨迹,那么生命便是一枝铅笔,它总是用自己瘦瘦的身躯,在洁白的素笺上流泻出笔底的风风雨雨……
⑵生命之所以是一枝铅笔,而不是钢笔、毛笔或者别的什么,是因为钢笔和毛笔都可以多次使用,只要吸上墨水,它们就能长时间写下去。而铅笔却不是这样,这就犹如光阴从我们身边一日一日地溜走,并且永不复还。鉴于此,我们必须珍惜自己的生命时光——须知铅笔是越用越短……
⑶生命是一枝铅笔,而这枝铅笔,也常常带来森林的气息。那木质的笔杆,更像一棵苗条的小树,由此,派生出清清溪涧、幽幽鸟鸣。而从铅笔刀的刀口吐出的小小刨花,多像落叶,轻舒漫卷;又像波浪,给生命镶上美丽的花边……生命如一枝铅笔,总是给你许多优美而又深刻的遐想。
⑷生命是一枝铅笔,还意味着在人生这篇文章里,如果因为某种原因而写出了错字、别字甚至病句,你就可以用醒悟的橡皮轻轻地擦去,再在擦拭一新的空白处,重新斟酌,重新运笔,写下自己新生后的火热心迹。一个人有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不愿正视它和改正它。
⑸生命是一枝铅笔,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别人,你都可以从从容容、认认真真地进行速写或者素描。你可以在火热的生活面前用的行楷书写你的拼搏,也可以在冰冷的世界面前用的正楷书写你的执著……
⑹生命是一枝铅笔,你可以用它为自己的未来设计充满喜悦与渴望的蓝图,也可以用灯下苦读的身影做细线条,自己紧张而丰富的生活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图画。
⑺生命是一枝铅笔,它还给予我们这样一个有力的启示——做人,要像它一样,时时刻刻把腰杆挺直!
贯穿全文的一个比喻句:
第⑴段与⑵-⑹段在结构上属于关系
作者说“生命是一支铅笔”,请你分别概括第⑵段和第⑷段中“生命”与“铅笔”的相似点。
选择恰当的词语,将其序号分别填入第⑸段的空格处。
A沉稳 B洒脱
阅读⑸-⑺段,把下面一句话补写完整。
我们要善待生命,善用铅笔,不做一支秃笔,不做一支闲笔;要做一支抒写拼搏的铅笔,要做一支,要做一支
有人说 “生命是一本书”,请结合文本和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