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制止进攻性力量的增长,将开始严密封锁运往古巴的一切进攻性的军事装备。从任何国家或港口驶往古巴的不论什么种类的一切船只,如果发现载有进攻性武器,将迫使他们转回。
本国的政策是把从古巴对西半球任何国家发射的任何核导弹看成是苏联对美国的进攻,需要对苏联做出充分报复性的反应。
——肯尼迪关于封锁古巴的演说(1962年10月22日)
材料二 ······因此,怎么可以得出您现在所做出的那种完全不正确的解释,也就是说,古巴的武器是进攻性的?古巴领土上的武器都是防御性的,这一点我请您相信,而且,我们是应古巴政府的请求才把武器运往古巴的,纯粹是为了防御。可您却还在说这是进攻性武器。只要不发生入侵古巴或袭击苏联和我们的其他邻国的事情,这些武器当然现在和将来都不会对任何人构成威胁。因为它们没有攻击目标。
——赫鲁晓夫致肯尼迪的信(摘录)(1962年10月26日)
材料三 ······我认为,在我们同所有亚洲友邦的关系方面,现在应当十分强调一下两点:第一,我们将恪守我们的条约义务,例如我们根据东南亚条约组织对泰国的条约义务;但是,第二,在国内安全问题上,在军事防务问题上,除非受到一个大国的带有核武器的威胁,美国将鼓励并有权逐渐由亚洲各国自己来处理,自己承担起解决的责任。
——尼克松在关岛关于亚洲政策的讲话(1969年7月25日)
1、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争论的焦点是什么?这次危机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三,指出“尼克松主义(关岛主义)”的核心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这一新外交方针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冷战结束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特殊的公共权力”
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结合中国古代社会的相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秦朝、隋唐、元朝在中央设立了哪些官职或机构?
(2)明、清两朝的中央机构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的实质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和问题,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公共权力”有何特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一

察举制
科举制
品德、学问、议政能力
“以文取士”
长官举荐
自由报考
“人、门兼美”
“取士不问家世”

——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
材料二 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
——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
(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8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3)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点提出的原因。

法律是统治阶意志的体现,是建构和维护国家统治秩序的准绳。阅读下面中国不同时期的法律内容。
材料一: 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在《田律》、《徭律》、《仓律》、《公律》、《金布律》、《关布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贸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代表大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律》反映了秦朝封建法制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秦律》有哪些进步?
(3)根据材料三,分析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特点?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中国古代的疆域发展经历不断发展变化过程,阅读下列三幅地图,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西周分封示意材料二: 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元朝行省图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列举西周巩固统一的措施,特点和影响。
(2)比较材料二与材料一,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并分析该措施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说明元朝对地方管辖的措施、特点;
(4)由以上几幅地图可见,古代中国中央对地方管理发展有何趋势?这种趋势对我们今天省管县的行政体制改革有何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若使天下兼相爱,非相攻……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贼?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之若其国,谁攻?”
材料二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材料三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美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四 “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古曰世异则事异。”
请回答:
(1)概括四则材料的观点或主张。
(2)根据相关观点,分别指出四则材料所代表的学派。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思想哪个对当时影响最大?哪个对后世影响最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