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是:
A 加强与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 B 与英国在全球进行经济竞争
C 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D 推行殖民扩张,控制全世界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
|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
|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
|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
旗袍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成为中国城市女性的时尚着装。其社会原因是()
| A.西式服饰传入,生活方式日益西化 |
| B.城市化进程中,女性开始引领时尚 |
| C.中华民国建立,人们思想观念变化 |
| D.旗袍典雅大方,能够展现女性的曲线美 |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各地根据国家粮食计划供应的相关规定,以户籍为依据确定粮食供应的对象与数量。这一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
| B.保障了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
| C.缓解了灾害造成的粮食短缺 |
|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
19世纪60年代,江浙地区出现了“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的现象。它反映出()
| 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手段 |
| B.开埠通商促进了江浙地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
| C.中国对外贸易由入超变为出超 |
| D.市场扩大刺激了江浙地区丝织业发展 |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 |
|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
| 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 |
| 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