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神经纤维膜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
B.神经纤维上已兴奋的部位将恢复为静息状态的零电位 |
C.突触小体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D.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 |
糖类是生物体的主要能源物质,下列有关人体内糖代谢及血糖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等激素共同调节以维持血糖的相对平衡,其中,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
B.血糖在满足氧化分解供能的前提下,可以合成糖原和转化成非糖物质 |
C.在调节血糖方面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是协同作用 |
D.糖尿病病人也可能血糖正常,尿液中不含糖;正常人也可能血糖偏高,尿液中含糖 |
如图所示最能反映健康人餐后6小时内血糖浓度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摘除大白鼠的胰腺,将胰腺的一部分再植入大白鼠的皮下,动物未出现糖尿病症状;一段时间后,将皮下的移植物(组织)除去,大白鼠立即出现血糖浓度升高并出现了糖尿病症状;随后注射一定量的胰岛素,该大白鼠血糖水平恢复正常,且糖尿病症状消失。该实验不能说明
A.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 | B.胰岛素的产生与胰腺有关 |
C.胰岛素是蛋白质类激素 | D.胰岛素能治疗糖尿病 |
右图是反馈调节的过程示意图,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当人体受到寒冷或惊吓刺激后,图中的下丘脑、垂体、腺体分泌的激素可能分别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
B.当受下丘脑和垂体调节的腺体分泌的激素浓度过高时,通过①→③→④→⑥使其浓度降低 |
C.当受下丘脑和垂体调节的腺体分泌的激素浓度过低时,通过②→③→④→⑤使其浓度升高 |
D.垂体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所以它是内分泌腺的枢纽 |
如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
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 |
C.时间t2以后,散热量减少,这是体温调节的结果 |
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