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7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小球,体积分别为V甲、V乙,密度分别为ρ甲、ρ乙,质
量分别为m甲、m乙,两个容器A、B中装有密度分别为ρ1、ρ2的液体,已知它们的密
度关系为ρ1<ρ甲<ρ乙<ρ2,则:
A. 若V甲=V乙,将甲、乙都放入容器A中,静止时二者所受浮力之比为ρ甲:ρ乙
B. 若V甲=V乙,将甲、乙都放入容器B中,静止时二者所受浮力之比为ρ1:ρ2
C. 若m甲=m乙,将甲、乙都放入容器B中,静止时二者所受浮力之比为ρ乙:ρ甲
D. 若m甲=m乙,将甲、乙分别放入容器A、B中,静止时二者所受浮力之比为ρ1:ρ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高的物体具有的内能一定多 |
B.夏日,地面温度高于湖水表面温度只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
C.塑料吸盘能牢牢地吸附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 |
D.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而温度不变,内能增加 |
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A.雾凇的形成 | B.河水结冰 | C.樟脑丸变小 | D.露珠的形成 |
下图的四幅图中,属于利用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搓手取暖 | B.烧水 | C.锯木头 | D.钻木取火 |
下列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 |
B.一节新干电池的电压为1.5 V |
C.某普通四冲程汽油机的效率约为80% |
D.家用空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约为0.5A |
小明利用海绵、桌子和砝码进行了如图探究实验,下列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探究的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 |
B.探究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
C.探究过程分析:通过观察海绵的凹陷面积的大小判断受力效果 |
D.探究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