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
C.家庭小实验中,将食醋与纯碱混合有大量气泡产生 |
D.将生铁粉末投入盛有过量盐酸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仍有黑色残渣 |
向100 g水中不断加入固体A或改变温度,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②中A的质量分数最大 | B.③⑤中A的质量分数相等 |
C.②④⑤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 D.①③④⑤中没有固体存在 |
资料:A的溶解度 |
|||||
温度/℃ |
20 |
30 |
40 |
50 |
60 |
溶解度/g |
37.2 |
41.4 |
45.8 |
50.4 |
55.2 |
在由CuSO4、H2SO4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滤液中含有Cu2+ | B.反应中一定没有气体产生 |
C.滤出的固体可能是纯净物 | D.溶液的质量有可能减小 |
关于H2→H2O,CO→CO2,Mg→MgO三种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都能通过化合反应实现 | B.都能通过置换反应实现 |
C.都能通过与单质反应实现 | D.变化前后都有化合价的改变 |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少 |
B.某溶液降低温度后能析出晶体,则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C.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通过蒸发溶剂或加溶质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饱和状态 |
D.20℃,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则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
2010年7月,重庆瓷器口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水。为了防止灾区传染病发生,必须进行环境消毒。下列关于常用消毒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高锰酸钾的化学式:K2MnO4 |
B.H2O2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1.1% |
C.“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次氯酸钠(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
D.过氧乙酸的化学式为C2H4O3,其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