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读下列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

从图中岩层形态看,A处地质构造为      ,它是良好的储   构造,其地形成因是                                  
图中所示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在其参与下,①处的    岩可以转化为②处的      岩。
图中B处的地质构造为    ,此处容易形成的地质灾害是    ,这种地质灾害又能促使          等次生地质灾害的发生。
②处地层中常常含有丰富的             等矿产资源,其所在海域内还可开发的海洋资源类型有                                        (至少写2种)。
图中所示的M、N两个专属经济区的范围中,    是正确的,在专属经济区,该国享有             的主权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09年7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我国上半年工业经济运行总体情况。2009年上半年,我国石油供应基本平稳。全国原油产量9349万吨,同比下降1%;进口原油9077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能源资源的全球化配置是大势所趋。我国石油(原油)资源区域间的流动是区域资源调配和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保证。
材料一:图甲是我国各区域石油资源平衡类型图。

材料二:图乙是我国石油资源位势格局图。

材料三:图丙是我国石油资源流场分布图。

材料四:2009年4月13日,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贯彻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的决定。国家颁布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珠三角要集约发展石化产业,集中力量在深水港口条件好、环境承栽能力相对较大的沿海地区……,力争形成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在我国石油资源平衡类型中,石油资源生产省区一般属于__①__的类型,而石油资源的消费省区则属于__②__ 的类型。
(2)我国石油资源位势总体分布格局具有___①__ 的特点,因此,我国石油资源最主要的流动方向是_____②____。
(3)当前,在我国石油资源流场中,石油运输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 。

A.铁路运输 B.管道运输 C.远洋运输 D.内河运输

E.公路运输 F.航空运输
(4)试指出在全球化背景下,广东省在我国石油资源流场中的地位,分析其能够发展成为特大型石油化工产业基地的优势区位条件。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如图所示的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_________①________区。
(2)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

2009年7月19日,据新华社报道,经过近3年时间的地质勘查,陕西省地质专家在秦岭南麓发现一长达70公里的大型铅锌多金属矿田。目前已探明5个大型铅锌银铜多金属矿床,其中一个储量高达1000万吨以上。根据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秦岭位于我国中部,是黄河水系与长江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秦岭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秦岭位于陕西省中南部,介于关中平原与汉水谷地之间,东西长400-500千米,南北宽l00—150千米,海拔多在1 000-3000米之间,主峰太白峰海拔3 767米。北侧断层陷落,山势雄伟,分布有冰川、槽谷、角峰等。南坡长而平缓,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广义的秦岭西起甘、青两省边境,东到河南省中部,包括西倾山、岷山、迭山、终南山、华山、崤山、伏牛山等,东西延伸千余千米。秦岭山地南北地理差异十分显著,是我国南方与北方的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
(1)年降水量北坡山麓为600—700毫米,南坡山麓为750—900毫米,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2)秦岭一淮河以北的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以南的河流冬季不结冰,原因是什么?
(3)所谓“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4)秦岭一淮河一线两侧,除了气候和农业生产方面的差异外,在社会文化方面差异也很明显,请举例说明。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并与其它文明相互交流融合,共同促进人类进步。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马可·波罗游记》详细描绘了东方的风俗、地理、人情,如都江堰等,它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东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大大促进了东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给世界带来巨大影响。
材料二:马可·波罗东行旅行线路和文化景观图

(1)马可?波罗东行的出发地自然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都的自然景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简要说明两地景观差异产生的原因。
(2)文化景观A和B分别反映了当地什么环境问题?
(3)“文化景观建设如果顺应了自然发展规律,将对自然环境保护产生有利无害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工程是如何顺应自然环境并发挥作用的?

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世界和我国某区域图

材料二:甲、乙两地区气候资料

(1)说明A、B两海域表层海水盐度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并分析B海区表层海水盐度空间分布的形成原因。
(2)甲区域优势经济作物是___________。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与乙区域相比其发展该经济作物的优势自然条件和限制性自然条件分别是什么?
(3)甲、乙两区域在石油工业发展现状上存在的明显差异是什么?为什么?
(4)分别说明图中两条运河的地理意义。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