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开发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大,种类越来越多.甚至用现代科技研制出一些能源的替代品,但仍有许多资源短缺、枯竭。据此回答下列各题。造成目前耕地资源减少的因素,叙述错误的是:
A.植树造林占用大量耕地 | B.退耕还湖,土地减少 |
C.滩涂逐渐盐碱化 | D.土地荒漠化速度加快 |
环境对人口增长的限制性,主要表现为
A.人类生存空间相对有限 | B.资源供应相对有限 |
C.矿产资源的不可再生性 | D.人类科技水平还不高 |
下表为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结构”数据,对比分析回答下列各题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是
A.过度开垦 | B.过度放牧 | C.过度围垦 | D.过度养殖 |
该地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在于
A.缓坡退耕,发展大牧场放牧业 | B.修建梯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
C.全面封山育林,改善生态环境 | D.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立体农业 |
如下图所示:该地区为北半球,P、Q为某日晨昏线n与某纬线m的交点,经度差为1200.已知此时W点的地方时为12点且此日以后W点将向P、Q的中点O移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该日,P的夜长是
A.6小时 | B.8小时 | C.18小时 | D.16小时 |
当W点与O点重合时,O点正午太阳高度为
A.570 | B.170 | C.430 | D.00 |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读下图,回答第下列各题。能反映世界汽车产业中心转移方向的是
A.①→②→③ | B.①→④→② |
C.③→④→② | D.④→①→③ |
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A.消费市场扩大 | B.原料供应充足 |
C.劳动力廉价 | D.技术水平较高 |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图中四地位于非季风区且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影响甲、丙两地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气温、降水 |
B.降水、气温 |
C.地形、气温 |
D.降水、地形 |
下图为20世纪世界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增长情况,由图可知,从1950年至1995年:
A.世界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提高 |
B.欧洲人口出现负增长 |
C.北美洲死亡率下降最快 |
D.亚洲与拉丁美洲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