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梭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竞平、人权、民友……”这则材料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
| A.民主共和思想传播 | 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 |
| C.卢梭的思想占主导 | 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 |
伏尔泰在评论某国的政治时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
| 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 B.大革命后的法国 |
| C.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 D.统一后的德意志 |
古罗马颁布的《民法大全》中规定:“任何人不能仅因为思想而受惩罚。”这说明()
| A.古罗马人认为人是衡量万物的标准 | B.罗马法保证人在各个方面是平等的 |
| C.古罗马人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D.罗马法强调司法实践中的证据意识 |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
|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
“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选项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A.神创论与进化论 | 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 D.相对论与量子论 |
某学生在学习“19世纪中期法国文学艺术流派”时发现一段残缺不齐的句子:“ ①主义偏重主观、表现; ②主义偏重客观、再现。 ①主义偏重内心,向自我心理世界探求,揭示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 ②主义偏重向外,向感性世界开掘,描绘大千世界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尖锐剧烈的斗争。”与句中①、②两处文学艺术流派相对应的法国文艺作品是
| A.①《巴黎圣母院》②《人间喜剧》 | B.①《西风颂》②《人间喜剧》 |
| C.①《自由引导人民》②《格尔尼卡》 | D.①《唐璜》②《悲惨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