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分)
材料一:青海玉树大地震导致了两千多人死亡和失踪,但县第一民族中学5名老师和880多名学生却全部生还。上拉秀乡多拉村也实现了震灾零伤亡,这是该校副校长和当地村干部在感知“前震”后当机立断,带领师生和村民及时转移而创造的奇迹。科学家王维熙发明了“痕量氢气在线监测仪”,该地震监测仪能够在地震前半个月左右监测到异常状况,结合其他监测方法及数据分析,可对地震短临预测预报提供有力的依据。可见,地震预报虽然是世界性科学难题,人类的认知还很不足,但从总体来说地震是可以预报的。材料二:被香港特区政府追授“金英勇”勋章的义工黄福荣(阿福).曾从香港徒步跋涉到北京为“中华骨髓库”募捐;他自己有病.却在汶川地震灾区连续奋战两个多月;他省吃俭用攒下钱就到内地帮助有需要的人。玉树地震发生时阿福正在孤儿院做义工,当发现还有老师和3名儿童被因在院舍时,他立即返身救人,老师和儿童全部得救了,但他却被余震埋在了瓦砾之中。在玉树救灾中,汉、藏、回等各族群众中有千千万万像阿福这样的人,他们患难与共,团结互助,共同谱写着民族团结的感人乐章。
(1)材料一是如何体现“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中的相关哲学道理的?(8分)
(2)请你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谈谈对材料二的认识。(8分)
【选修6 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
2015年人民网两会调查上线,就公众关注的16个热点问题展开网上调查。 “食药品安全”位居关注度排行榜第4位。根据调查结果,目前有55.61%的网友表示“不接受食用转基因食品”;有33.19%的网友表示“有选择地接受,希望明确标注”;另有8.63%的网友持观望态度。2月6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指出,当转基因技术从实验室进入人们生活时,就不仅是个科技问题,还变成了社会问题。解决好社会问题,离不开科学思维,更离不开社会思维。科普只能解决认识问题,行动上的选择权还应该在老百姓手中。是不是转基因食品,至少应该标示清楚,保障公众的知情权。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发展转基因技术如何才能避免材料中网民的担心。
【选修3一国家和国际组织常识】
4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提到中国愿与欧洲朋友一道,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建设更具全球影响力的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我们要建设和平稳定之桥,要和平不要战争.要多边不要单边.要对话不要对抗,促进全人类走上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道路。建设增长繁荣之桥,我们共同坚持市场开放,构建亚欧大市场,使中国和欧盟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双引擎。建设文明共荣之桥,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1)下列对欧盟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欧盟被称为“经济联合国”
②欧盟是区域性、政府间、一般性的国际组织
③欧盟以促进和平,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共同目标
④欧盟是当今世界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2)结合材料分析中欧如何在亚欧大陆架起一座友谊和合作之桥?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居民收入大幅增长,但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国务院《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支出,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要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坚持市场调节、政府调控。
运用经济常识阐述,如何发挥好市场和政府的作用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要求:
(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准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
(2)论点紧扣论题,论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3)根据论题,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
(4)学科术语使用规范。
近年来,某市在建设文化强市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开展“唱红歌,诵经典”主题文化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市人民的爱国热情,坚定了马克思主义共同信念;抓住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契机,在全市大力开展各种争优创先文明活动,大力宣扬诚信、文明、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举办科博会,在展示本市科技成果和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在交流中吸取了国内外最新科技成果;加大对公益事业投入力度和文化企业扶持力度,围绕宜居城市和教育城市两大主题,不断提升该市的知名度;开展 “中国梦”主题征文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稿,全市掀起了一场共建美丽城市的热潮;联合多个部门整治网吧、KTV等娱乐场所,净化了文化环境!
结合材料中某市的做法,谈谈我们应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今年“五一”前,党中央、国务院表彰了一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说,“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长期以来,广大劳模以平凡的劳动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铸就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是我们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全国各族人民都要向劳模学习,以劳模为榜样,发挥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
(1)请概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知识,分析弘扬和培育劳模精神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