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将洁净的铁钉投入到氯化铜溶液中,发现铁钉表面生成红色固体物质的同时有较多气泡产生,生成的气体是什么呢?
【提出猜想】实验小组的同学对产生的气体提出猜想:可能是CO2、HCl、Cl2、O2、H2。
【查阅资料】25℃时,HCl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是500,极易溶于水;Cl2在水中的溶解度约是2,易溶于水,它能与NaOH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分析】依据猜想和资料,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讨论:
(1)甲同学从物质组成的元素角度分析,认为猜想中最不可能的气体是__________。
(2)乙同学根据资料推理得出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 ,理由是: 。
(3)丙同学认为是O2,则检验O2的方法是
。
(4)丁同学认为是Cl2,则只需将产生的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洗气瓶中,称量通气前后洗气瓶的质量进行检验。
【设计方案】实验小组的同学合作设计了如下的试验方案,排除和验证猜想的气体。
(1)如果产生的气体是O2和H2,你认为装置C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是 。
(2)戊同学认为:为确保安全,实验前应先收集一试管气体,用拇指堵住管口,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靠近酒精灯火焰,移开大拇指点火,若没有听到
,方可采用上面的装置进行实验。
【验证实验】经戊同学确认安全后,小组同学首先对装置A进行称量,再将收集到的干燥的气体从a处通入,过一会儿点燃C处的酒精灯,过一段时间后,发现表面含CuO的铜网变为光亮的红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停止通气,再称量装置A,发现质量无增减。
【实验结论】铁钉与氯化铜溶液反应时,产生的气体是 。
【实验反思】(1)装置B中浓H2SO4起 作用。
(2)由上述实验可以推出氯化铜溶液显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3)如果要测出氯化铜溶液的酸碱度,你认为应该选 来测定,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
克拉霉素是一种常用的抗生素,可用于治疗某些病菌引起的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疾病.克拉霉素的化学式为C38H69NO13,其中H、N元素的质量比为 .
1774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进行了如图实验,取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在玻璃管的底部装入红色固体氧化汞,再装满汞(水银),将其倒扣在盛有汞的烧杯中,通过凸透镜将阳光会聚到氧化汞上,对其加热,使其发生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gO 2Hg+O2↑.
(1)为使加热效果最好,应使氧化汞处于凸透镜的 处.
(2)氧化汞(HgO)中汞元素的化合价为 .
(3)写出该实验的现象: .(列举一点)
疟疾是一种血液传染病,疟疾的相关研究者中已有多人获得诺贝尔奖.
(1)法国科学家拉韦朗从病人体内找到了疟疾的病原体﹣﹣疟原虫,获得1907年的诺贝尔奖,疟原虫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破坏红细胞结构,影响血液对 的运输.
(2)瑞士化学家米勒发明了化学物质DDT,获得1948年诺贝尔奖,用DDT杀灭蚊子,在当时有效控制了疟疾的流行,从预防传染病流行得出措施分析,用DDT杀灭蚊子属于 .
(3)中国科学家屠呦呦从青蒿植物中分离出青蒿素(C15H22O5)并应用于疟疾治疗,获得2015年诺贝尔奖,在物质分类中,青蒿素属于化合物中的 .
20℃时,向3个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
实验编号 |
A |
B |
C |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 |
9 |
18 |
27 |
溶液质量(克) |
59 |
68 |
68 |
(1)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 (选填编号)。
(2)若将A杯中的溶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 克。
在一定条件下,甲和乙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变化如图所示.
(1)物质甲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
(2)甲、乙、丙与丁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
(3)该化学反应属于基本类型中的 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