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乙:“说凤阳,道凤阳,凤阳就是好地方,报春鼓点先敲响。三年买进三大步,梧桐引来金凤凰。”甲乙比较,乙所描述的景象出现于(     )

A.三大改造完成后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中
C.文革期间 D.改革开放进程中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左”倾错误得以根本纠正 B.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C.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D.农村土地关系的根本变化

1656年,清廷“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并“不许片帆人口”,同时颁布了“迁海令”,在沿海制造无人区。该政策的最大影响是

A.打击了中国航海业 B.丧失了外贸主动权
C.影响了商民的收人 D.脱离了世界发展大势

《全球通史》叙述道:“……欧洲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卒子——或两个卒子,东欧和西欧;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或地位较低的伙伴。”材料表明

A.两极格局瓦解 B.世界新格局形成
C.多极化趋势出现 D.区域集团化发展

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代表西方社会发表了《香港已死》的预言文章。12年后,《财富》的姊妹杂志《时代》以25页的专辑否定了《财富》的预言。这从根本上说明

A.西方社会反对“一国两制” B.中美关系由对抗走向缓和
C.“一国两制”适合香港发展 D.西方对华态度发生根本变化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歌词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A.扶清灭洋 B.抵制日货 C.打倒列强 D.抗日救国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