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历史的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遭遇,全球史观/侵犯 |
| B.欧洲/文明遭遇,美洲/侵犯,全球史观/发现 |
|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遭遇 |
|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遭遇 |
1969年5月11日,《人民日报》向全世界报道了一则我国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消息。此后我国形成了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直到1979年12月,我国政府才同意接受外国政府提供的第一笔贷款,这一政策才被打破。上述我国政府政策的转变表明我国
| A.由单边外交转向多边外交 | B.由自力更生转向依赖外援 |
| C.由思想禁锢转向对外开放 | D.由民间融资转向政府借贷 |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多极化格局出现 | B.中苏关系缓和 |
| C.美国需要联华制苏 | D.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高 |
中国民主建国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是主要由什么决定的
| A.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B.中共与中国民主党派在民主革命期间的友谊 |
| C.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了合法地位 |
选出与下组事件同一标准的事件
①美国独立战争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法国大革命
| A.中国的戊戌变法 | B.日本明治维新 | C.中国辛亥革命 | D.俄国十月革命 |
陈旭麓指出:“新”有两种含义,一是质变和飞跃的产物,这是性质之新;二是在质不变的条件下,一物取代另一物,这是形式之新。以下属于第二种含义的是
| A.中国的维新变法 | B.中国的辛亥革命 | C.美国独立战争 | D.美国罗斯福新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