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二号”探月卫星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在西昌卫星中心发射升空,沿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6日在距月球表面100 km的近月点P处,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I绕月飞行。这次减速只有一次机会,如果“刹车”力度不够,卫星会飞出月球的引力范围,不被月球捕获,从而不能环绕月球运动。如果刹车力度过大,卫星就可能撞上月球,其后果同样不堪设想。之后卫星在P点又经过两次“刹车制动”,最后在距月球表面100km的圆形轨道Ⅲ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整个过程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实施第一次“刹车”的过程,将使“嫦娥二号”损失的动能转化为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
B.第一次“刹车制动”如果不能减速到一定程度,月球对它的引力将会做负功 |
C.因经多次“刹车”,故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周期比在轨道I上长 |
D.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小于沿轨道I运动到P点时的加速度 |
如图所示,A1和A2是完全相同的灯泡,线圈L的电阻可以忽略,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合上开关K接通电路时,A2始终比A1亮 |
B.合上开关K接通电路时A1 同时与A2一样亮 |
C.断开开关K切断电路时,A2先熄灭,A1过一会儿才熄灭 |
D.断开开关K切断电路时,A1和A2都要过一会儿才熄灭 |
劲度系数为k的轻弹簧,上端固定,下端挂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静止时距地面高h.现用力向下拉球使球与地面接触,然后从静止释放小球,(假设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球在运动过程中距地面的最大高度为2h | B.球上升过程中,势能不断减小 |
C.球距地面高度为h时,速度最大 | D.球在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是![]() |
在下列自然现象之中,可以用光的干涉理论解释的是 ()
A.天上的彩虹 | B.阳光在树林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 |
C.肥皂泡上的彩色花纹 | D.水中十分明亮的空气泡 |
如右图是一个交变电流的电流强度i随时间t变化的规律,此交变电流的有效值是()
A.5![]() |
B.5A | C.3.5![]() |
D.3.5A |
关于电磁波,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在电场周围空间一定能产生磁场,在磁场周围空间,也一定能产生电场,电磁场就是这样由近及远地传播,形成电磁波; |
B.电磁波一定能在真空中传播; |
C.电磁波的频率与它传播的速度大小成正比; |
D.电磁波是纵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