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中国人口普查---2010”标志,回答下列各题。
该标志以汉字书法“人”字和国画“中国民居’为其主要图形元素,以国旗颜色为主要色素。这反映出: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从人口普查标志里可口看出,书画风格的“人”字抽象化为万里长城图形,两条环绕的彩带源于英文字母“C”,代表“CHINA”和“CENSUS”,体现了2010年中国人口普查与国际接轨的普查理念。这种设计体现了:
| A.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
| C.中外文化在相互借鉴与融合中走向统一 | 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 |
心理学家提出“一万小时定律”,认为天才不过是做了足够多练习的人。如莫扎特6岁开始作曲,但直到21岁才写出堪称伟大的作品,这时他已经写了10年,超过1万小时。下列选项与“一万小时定律”蕴含相同哲理的是()
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②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③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④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③ | D.③④ |
2011年春节,一些洋溢着对家庭美满和社会发展良好祝愿的新春联如“和谐社会千般好,科学发展百事昌”“和谐风城展翅腾飞,小康玉溪再创辉煌”等取代了以往一些“俗气”的春联。春联内容的变化充分说明()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②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会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变化④人的认识要回到实践中进行完善
| A.①②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③ |
2010年,我国极端灾害天气突发多发,西南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特大旱灾;西北.西南等地发生多起山洪泥石流灾害。到目前为止,人类还不能准确预测自然灾害,更不能有效控制自然灾害。这说明()
| A.规律是客观的,规律是不变的 |
| B.规律有好坏之分,有些规律会给人们带来灾害 |
| C.人的主观能动性制约着规律 |
| D.人们对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 |
2011年10月21日--26日,第八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行,这将进一步扩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成果,起到“10+1>11”的效果,中国与东盟十国的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发挥,贸易和投资者将大幅增长,有利于促进“自贸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聚合效应的显现证明了()
①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系统具有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
④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③④ |
现有城市管理方式多是沿袭计划经济体制和战争年代的管理观念,过于强调整齐划一。然而,城市应是丰富多彩的,城市人的生活应是更有个性的。这启示我们对城市管理()
①要坚持与时俱进,发扬创新精神②要从整体上把握客观事物的联系
③要坚持事物联系的多样性④要从矛盾的普遍性中概括出特殊性
|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