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列表述Ⅰ和Ⅱ都正确,且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表述Ⅰ(因)
表述Ⅱ(果)
A
Si元素位于周期表金属和非金属交界线
Si为非金属元素,其单质是半导体,可做光导纤维的材料
B
“硅胶”是硅酸钠的冻状凝胶经脱水后得到的,多孔、吸附水分能力强
硅胶常用作实验室和袋装食品、瓶装药品等的干燥剂
C
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其表面会很快生成Al2O3薄膜,而且Al2O3的熔点高于Al
打磨过的铝箔在空气中燃烧会失去光泽但熔化的铝并不滴落
D
Fe2O3难溶于水
Fe(OH)3不能通过化合反应直接制得
科目 化学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过程的自发性的作用是()

A.判断过程的方向 B.确定过程是否一定会发生
C.判断过程发生的速率 D.判断过程的热效应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H代表燃烧热的是()

A.CH4 ( g ) + 3/2O2 ( g ) = 2H2O ( l ) + CO ( g )△H1
B.S ( s ) + 3/2O2 ( g ) = SO3 ( s )△H2
C.C6H12O6 ( s ) + 6O2 ( g ) = 6CO2 (g) + 6H2O ( l )△H3
D.2CO ( g ) + O2 ( g ) = 2CO2 ( g )△H4

下列各项与反应热的大小无关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 B.反应物量的多少
C.反应物的性质 D.反应的快慢

时钟反应或振荡反应提供了迷人课堂演示实验,也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测定含有I浓度很小的碘化物溶液时,利用振荡反应进行化学放大,以求出原溶液中碘离子的浓度。主要步骤如是:
①在中性溶液中,用溴将试样中I氧化成IO3,将过量的溴除去。
②再加入过量的KI,在酸性条件下,使IO3完全转化成I2
③将②中生成的碘完全萃取后,用肼将其还原成I,方程式为:N2H4+2I2=4I+N2+4H+
④将生成的I萃取到水层后用①法处理。
⑤将④得到的溶液加入适量的KI溶液,并用硫酸酸化。
⑥将⑤反应后的溶液以淀粉作指示剂,用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方程式为:
2Na2S2O3+I2Na2S4O6+2NaI经过上述放大后,溶液中I浓度放大为原溶液中I浓度的(设前后溶液体积相等)

A.2倍 B.4倍 C.36倍 D.6倍

在一含Na+的澄清溶液中,可能还存在NH4+、Fe2+、I、Br、CO32—、SO32—六种离子中的几种。①在原溶液中滴加足量的饱和氯水后,有气泡生成,溶液呈橙黄色;②向呈橙黄色的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时无沉淀生成;③橙黄色溶液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根据上述实验事实推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存在Br、CO32
B.溶液中可能存在NH4+
C.溶液中一定不存在Fe2+、I、SO32—
D.溶液一定呈酸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