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下列实验与探究的相关问题。
(1)质壁分离实验:制作紫色洋葱鳞片叶表皮的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侧滴入胭脂红溶液(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使材料浸润在胭脂红溶液中。显微镜观察结果如图。
A、B处的颜色分别是 、 。将上述玻片放在80℃下处理一段时间后观察,发现B处颜色发生变化,原因可能是高温下使生物膜失去 。
(2)做“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时,所看到的细胞大多数处于 期;某同学绘制了细胞分裂期的三个时期模式图(甲、乙、丙),请你在丁图上画出细胞分裂期中所缺时期的模式图。
(3)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利用细菌培养噬菌体;②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分析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B是________, G是_______。
(2) 图中E和F的关系是________。
(3)F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图中的______,共有_____种。
(4)通常情况下,1个H中含有____个F,1个F中含有_____个E,1个E中含有_____个D。
(5)在D构成的链中,与一分子B相连接的有分子C和分子A。
上图为某家族患两种病的遗传系谱(甲种病基因用A、a表示,乙种病的基因用B、b表示),Ⅱ6不携带乙种病基因。请回答:
(1)甲病属于___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__染色体上,乙病属于_性遗传病,致病基因在____染色体上。
(2)Ⅱ4和Ⅱ5基因型是和。
(3)若Ⅲ7和Ⅲ9结婚,子女中患有甲病的概率是____,患有乙病的概率是____。同时患有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
下图是DNA分子复制的图解,请据图回答:
(1)图中[1]表示_____过程,需要解旋酶的作用。
(2)图中[2]过程表示以母链为模板进行的碱基的______,参与配对的物质是游离在周围的________。
(3)图中[3]过程表示形成两个新的DNA分子,参与此过程的酶有__________等。
(4)DNA复制的方式______,复制特点是____。
沃森与克里克综合当时多位科学家的发现才确立了DNA结构模型,两人的默契配合成为科学合作研究的典范。请结合DNA片段的结构图,回答问题:
(1) 填出图中部分结构的名称:[1]_______、[5]______。
(2) 从图中可以看出DNA分子中的两条长链是由_______和_____交替连接的。
(3) 连接碱基对的化学键是_____,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与_____配对;G与______配对。
(4) 从甲图的平面结构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的方向是______的,从乙图的立体(空间)结构可以看出,组成DNA分子的两条链相互缠绕成_________结构。
(6分)肺炎双球菌有多种株系,但只有光滑型(S)菌株可致病(有毒),因为在这些菌株的细胞外有多糖类荚膜起保护作用,不致被宿主破坏。下图表示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请据图回答:
(1)从D组实验中的老鼠体内可分离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B.C.D四组实验中,可作为对照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S型细菌的DNA、蛋白质和多糖荚膜分离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结果发现:
①S型细菌的DNA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入老鼠体内,可致死。说明_____________。
②把S型的蛋白质或多糖荚膜与R型活菌混合后,注入老鼠体内,老鼠___________。从老鼠体内只能分离出___________________。
(4)将DNA酶注入活的S型细菌中,再将这样的S型细菌与R型活菌混合,混合物不使老鼠致死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